标王 热搜: 除锈  工具  铝合金  新疆  手套  雕塑  磁铁  武功  帽子  山羊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电脑 软件 网络 » 正文

为网络空间划出法律底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1  浏览次数:80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网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也随之增长。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对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明确了入罪标准。该司法解释进一步为网络空间划出了法律底线,甫一公布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炮制谣言、辱骂诽谤、敲诈勒索……近些年来,互联网犯罪的手法不断翻新,杀伤力和破坏性也在成倍放大,公众深受其害,社会各界反映强烈,要求依法严惩的呼声日益高涨。此番“两高”司法解释的及时出台,有效弥补了我们在网络立法方面的空白,为准确、有力打击网络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支撑。

  具体而量化的规定,让司法实践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拿“情节严重”来说,这一直被认为是诽谤罪认定中的一大难题。但最新司法解释通过划定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转发的次数,以及诽谤行为的后果等等,让大家清晰地看到了罪与非罪、轻罪与重罪的门槛。这样的门槛,恰恰是相关法律法规得以落实,最终实现依法管网、违法必究的重要前提。

  为网络空间划出法律底线,同样是对公民网上权益的重要保障。严格厘清网络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确保了网民的正常言论空间,也让大家更多一份理性思考、自觉自律,从长远来看,无疑有助于网络民意平台的进一步开放和扩大。这不仅维护了网民的切身利益,也确保了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方向,对社会发展同样意义深远。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相较于以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我们有理由期待司法解释给互联网带来改变。相信随着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中国的互联网一定能在理性、负责、有序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