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纺织业开局并不理想,纺织服装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受国际经济疲软、国内宏观政策调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今年开局纺织行业生产、出口、效益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2008年1-2月,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6.67亿元,同比增长8.95%,比去年同期下降38.11个百分点。全行业利润总额为135.8亿元,增速下降了25.97个百分点。相当数量的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一批企业将关停或倒闭。
数据显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面积达到24.46%,亏损总额48.66亿元,同比增加37.20%,全行业2/3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0.67%,而1/3优势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8.73%。优质企业盈利能力继续提高,行业内两极分化趋势将继续加剧。
国际市场需求明显疲软多种因素加剧成本压力
记者:这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的放缓,主要由哪些原因导致?
孙淮滨:从国际上看,随着次债危机后续效果在全球释放,美元持续贬值,国际油价、粮价持续走高,美、欧等发达国家居民在纺织品服装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速大幅减缓;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从国内看,造成出口企业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此外,主要原料、能源动力价格增长均超出产品出厂与零售价格涨幅,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将带来纺织行业人均劳动报酬大幅增长。纺织业体制弊端依然存在,在质量自律、履行社会责任、完善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上,仍然要下大功夫。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抑制经济过热和全局性的通货膨胀,这是纺织服装业所处的新的宏观政策环境,也是新的挑战与考验。
行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克服困难实现产业升级
记者:有人将今年纺织业的困境与10年前纺织业压锭减员时的艰难程度相比,如何看待这两次困境?
孙淮滨:1998年,为了实现“十五大”提出的三年国企改革目标,国家将纺织企业作为突破口,要求全国在三年内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棉纺锭,并且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20万人。当时体制性的深层次矛盾导致落后产能充斥企业,大量的冗员降低了效率,历史债务的沉重包袱也在拖累企业,当年又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纺织品出口呈现了少有的负增长。但是,当时以压锭、减员为主要任务的产业调整,主要是行业内生性因素驱动的。
目前的困境在起因、背景、性质上都与10年前有着明显的差别。今天纺织行业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全局观察,2008年纺织行业受到国际市场需求明显疲软、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集中释放以及各项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面临的内外压力,尤其是外部压力明显加大。
“十一五”时期是纺织服装产业大发展时期,与10年前相比,纺织服装业的规模更庞大,结构升级调整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又有了更多优质企业,尽管困难重重,但是今天调整的底气比10年前要足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