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一条街》是新疆画家龙清廉用30多年构思创作的一幅百米画卷,整幅作品高2.15米,长115.5米,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风情,这幅作品取材于新疆和田巴扎的现实场景,作品中维吾尔族人物男女老幼200余人,数十个场景,表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和谐家园的时代精神面貌。
据龙清廉先生介绍,这幅作品从构思到最后定稿,历时30年,它为人们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和田巴扎上维吾尔族农民悠闲、自在的美好生活。
画作中200多个接近真人大小、姿态各异的和田农民形象让观者仿佛走进南疆和田那壮观的大巴扎现场。115米的中国画人物百米长卷把整个大厅围得满满当当。画面上二百多个接近真人大小的和田农民从不同的地方慢慢走进人们的视线,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穿棉大衣的,光着脚的,制作土陶罐的、卖地毯卖玉石的、卖烤肉打馕的、剃头刮胡子的、吃饭闲聊的……二百多个人、二百多幅栩栩如生的面孔、二百多个神态各异的表情,浓郁的生活气息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遥远的和田,带到了和田那个熙攘往来的巴扎。人们看的是画,看的是和田的一条街,看的也是一幅和谐新疆、大美新疆的真实画卷。人们在看画,画上的人也在看看画的人,人与画融到了一起,人在画中游,画走进了人们的心。
那画的主人龙清廉呢?龙清廉已经醉了。醉在了他的画中,醉在了分享画作的人群中。你瞧,70来岁的人了,却精神得像他画中那个健壮年轻的维吾尔族小伙。他不停地和朋友熟人打招呼,一遍遍地为看画的人介绍30多年前的和田巴扎,介绍镌刻在他心中的那些维吾尔族老乡的生活场景。
是啊,他能不醉吗?他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想一想,上世纪70年代初,才来新疆5年的龙清廉背着一副画夹就跨进了新疆展览馆(现在的新疆国际博览中心)的大门,那时,他的画面上还没有这么多人,他还不知道和田有让人心动的巴扎。如今,一转眼就过去30多年了,30多年中,他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次和田,记不清多少次在和田巴扎转悠,记不清画过多少个和田维吾尔族老乡。此时此刻,站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着热闹纷繁的《和田一条街》的画面,看着看画的、脸上笑成了花儿一样的人们,他又怎能不心潮澎湃,不激动心醉呢?
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一点在龙清廉身上尤为明显。因为在新疆工作生活了40多年,龙清廉已经把新疆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这个第二故乡就体现在他对新疆大地深沉的爱,体现在了他那些既有浓郁地方特征、又个性鲜明的作品中。龙清廉说,新疆对很多内地人来说是什么?是唱、是跳、是歌、是舞,我看,这些还不足以真实地表达和呈现新疆,那就让《和田一条街》去说话吧,那里面有新疆人民真实的生活,浓缩着大美新疆温情的爱。
有人说,艺术之旅既开满了鲜花,也布满了荆棘。龙清廉却说,选择艺术就意味着选择了寂寞、选择了一份社会担当。你如果不愿深入生活、老坐在家里为他人创作,那样的东西又怎么能够打动人?人都没有责任心了,还要这样的文化干什么?人生在世,你总要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吧?你总要有社会良知吧?
“我们好像又回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的和田。”、“画的不光是人物像,画里面有思想,有对话,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看完长卷,就觉得这幅画很古朴,真实,尤其是维吾尔族一些传统的农具都被画了出来,现在,就是在和田的一些农村也很少能见得到了。”、“新疆关注农民题材的画家不多,龙清廉关注的就是这个不被人们所关注的农民群体,画的都是基层的人、基层的事,这样让人感到很亲切。”……赞美、肯定、启发、感悟,各种各样的声音在《和田一条街》里汇集、交融,汇合到了春天的和田。
新疆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名作家周涛曾专门写文章评价过龙清廉,看完展览,他赞叹说:“如此长卷,是新疆美术界的一个创举,是一块‘和田大玉’。”
“龙清廉中国画人物百米长卷《和田一条街》展览”由自治区文化厅主办,新疆画院承办,这也是这个春天里,新疆一系列文化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展览。此次展览得到了自治区领导及各有关单位的重视和关注。作为主办方的自治区文化厅更给予了大力支持。展览前,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韩子勇和其他几个厅领导还专门前来一睹为先。看完展览后,韩子勇由衷赞叹:这是西域绿洲版的《清明上河图》,没有大爱画不出这样的作品!他说,龙清廉是在为新疆立传、为绿洲立传、为时代立传,为民族立传,这幅作品是为将要动工的新疆美术馆献上的一份厚礼!他借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鼓励新疆更多的艺术家要有这样的情怀。
在写给龙清廉的一篇文章里,韩子勇用大半个篇幅介绍了清明,在他看来,清明是诗歌一样优美、简约、实用、持续指导了几千年农耕生活的、最有“味道”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就在每年的春天里。现在,中国画人物百米长卷《和田一条街》在清明过后的春天里“绽放”,它必将会迎来一个丰收的秋天,必将会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灿烂的篇章。
新疆世纪天地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鱼小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