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2013年的房价走势,不少业内人表示,一旦房地产商在今年末或明年初的资金链坚持不了,就开始拉开群体大降价的序幕。另外,今年房价走势还将与政府换届息息相关。一旦步入快速降价轨道,购房者更加犹豫。由于“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此时购房数量会快速下滑,令房地产商资金更紧张,甚至出现破产卖房子。而手中持有大量房子的投机者,必然大量抛售手中房子。此趋势一旦形成,中国高房价崩溃便一发不可收拾。 影响房价的因素 房子的价格,像其他商品或资产一样,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从供给方面来说,要建房子,首先要有土地,土地就成了房子供给的源头。所以,中国高房价的第二个因素是中国土地制度。由于中国规定城市土地必须国有化,地方政府就垄断了城市的土地供给。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作为垄断者的政府,于是就限制土地供给以保持垄断高价。这种土地制度的结果,一是大大限制了房子的供给数量,因为供给房子首先要供给土地;二是增加了房子的成本,同时缩减了房地产商继续开发的资金;三是人为制造稀缺,物以稀为贵,土地供给的短缺就会让房子有升值机会和囤积的价值,从而引起大量投机和囤积。结果可想而知,这种土地制度必然会制造高房价和住房难。 仅有供给还形成不了价格,高房价还必须有需求。但是,无论对绝大多数要城市化的农民,还是对多数城市民众,或者是绝大多数准备结婚买房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大城市,这种房价已经高的让他们买不起。显然,推高房价的只有富人了,但高房价就是富人惹的祸的吗?除个别国家外,每个国家都有富人,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高房价,所以把中国的高房价仅仅怪罪给富人也是不对的。 决定房价变化的,还是供应和需求。在供给方面,包括商品房的开工与竣工面积,保障房的开工与竣工面积,空房数量和迁居卖房数量,还有土地政策和对房地产开发的金融政策。在需求方面,包括要城市化的人口,年轻人结婚住房需求,换房需求,拆迁需求,还有投机或投资需求。 在近期内,决定房价走势的是房屋竣工待售面积、市场需求能力和限制投机购房的力度。在中期内,决定房价走势的是城市化发展态势、土地政策、保障房供应能力、空房数量、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在远期内,是城市化发展阶段、保障房供应占需求比例、人口状况和经济发展阶段。 在十二五期间,政府规划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但2011年就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余下每年仅剩650套。如果房价继续维持高位,民生问题便难以解决,考虑到近年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稳定形势面临考验,以房安之是必备选择,加之通过城市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创造就业岗位和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需要,中央政府会进一步通过保障房建设维护稳定和发展,估计3600万套的规划要突破,预计达到5000万套左右,这又形成一种房价下跌的压力。考虑到稳定与发展的需要,如果中央政府感到需要进一步加强房价调控,加上以往调控房价的经验和舆论反应,估计会出台更有效果的措施。 中国的土地政策,也可能在十二五期间改变。其原因在于,现在的土地政策备受争议,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要求改变土地政策,地方政府继续获得土地垄断地位或保持垄断价格的可能性在降低。如果改变土地政策,或加大供应降低价格,预计对房价有一定的冲击。 一般来说,商品房空置率在5%至10%之间为合理区,空置率在10%至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空置率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空置房屋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房价不能保持继续上升或上升幅度低于资金成本,或者出租也不划算,那么投资者就不能长期坚持,一旦形成逃离房地产的形势,价格将迅速下跌。 业内:2013房价走势 2013年是政策过渡年,是治标向治本方向的过渡,这期间不论多长时间,宁可在市场低迷中向上走,也不愿从高潮往下走。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价一路看涨,市场重回成交走暖,房价盘整向上的趋势。而今年两会前夕中央政府再出辣手新政,以“国五条”重申调控决心,让市场震荡。而眼下细则如何在各地市落地执行,尚未明朗的后续也让紧张气氛弥漫。 事实上,今年以来关于中国房价走势的话题不仅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警惕,也在国际舆论中引发持续关注。纽约华尔街人士及财经媒体报道也聚焦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破裂风险等话题,可见中国房价不仅关乎民生,更影响到国际经济大势。尽管短期引发股市巨大震荡、市场出现部分买家恐慌性交易,但国五条的出台,其目的更重在以提高交易成本和交易门槛,来扭转房价看涨的预期。本届政府结束任期之前,在房地产调控的着力点仍集中在交易环节,而从酝酿已久的房产税征收试点扩大方面,仍然引而未发。显然,在房地产持有环节启动调控,将是新一届中央政府的任务。 在部分业界人士看来,房产税扩围主要影响市场预期,长期看对房价影响小。世联地产分析人士就表示,实施细则指出:“总结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经验,加快推进扩大试点工作,引导住房合理消费。”如果房产税扩围,预计房价上涨过快的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省会城市更容易被纳入扩大试点范围,如北京、深圳等。但就重庆、上海的房产税试点结果及国际经验来看,征收房产税短期内会带动房地产价格的下降,但从长期来看,对购买者征税对房地产价格并无太大影响。房价的上涨归根结底是短期市场供需矛盾造成的结果,房产税的出台并不能改善短期房地产的刚性供给,只能在长期影响购房者的预期,而且这种影响必须视房产税出台的具体细则而定。房产税的逐渐扩围是行业的中长期方向,房产税的推出符合行业深层次的体制性变化方向。相比现有行政调控手段,房产税作为一种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将逐渐常态化存在。 世联研究人士认为,“国五条”细则的推出,标志着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拉开序幕。税收、信贷政策加码,将对楼市带来显著影响。首先是当前持续火热的楼市将有所降温,长期来看市场成交量适度收缩,但在短期内表现不会太明显,具体情况还要根据不同城市、不同楼盘具体分析;其次,从过往市场的经验来看,一二手市场的波动是同向的。即二手房如果陷入冷清,其情绪波动一定会传导至一手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交量将会受到影响;另外,从2010年第一轮调控开始后楼市表现来看,全国一二线城市楼市降温速度与程度及幅度将超过三四线城市。另外,地方政府在全国两会后将进入密集的出台调控政策周期,届时更加详细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进一步平抑市场预期,使楼市趋于平稳。如果后市房价还猛升,仍会有更加具体细致的配套调控政策出台。2013年是政策过渡年,是治标向治本方向的过渡,这期间不论多长时间,宁可在市场低迷中向上走,也不愿从高潮往下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