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公司发布的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文版(下称“年鉴”)指出,2012年中国炼厂新增产量为31.2万桶/天,同期全球原油加工增长量为48万桶/天。
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鲁尔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在全球原油加工量增长中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二。此外,非经合组织的全部净增长量为31万桶/天,与中国的新增量几乎相等。
在新增炼油产能方面,中国的增长量也领跑全球。年鉴显示,2012年中国炼厂新增产能70万桶/天,居全球首位;其次是印度,其新增产能为30万桶/天。然而,不少地区炼油产能都出现下滑,欧洲炼油产能下降70万桶/天,加勒比地区下降57万桶/天。
“从去年情况来看,全球炼油产能继续从成熟市场转向其他地区。”克里斯托夫·鲁尔说,但全球炼油产能闲置的状况仍未得到缓解。
对于中国炼油产能是否面临过剩的风险,鲁尔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相关部门希望能实现国内成品油的充足供应,所以需要提高国内炼油的产能,这可能并不是一个以市场价格为导向的政策。要应对可能出现的供应波动,就要在某些地区预备一些过剩的产能。
据卓创资讯统计,去年全国主营炼厂的开工率为71.23%,地方炼厂的开工率为37.09%,全国总产能(一次加工能力)为6.52亿吨。
尽管去年中国的炼油产能增长量位居全球首位,但新建炼油产能投产的最高峰则是在未来三年内到来。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对本报记者分析说,未来三年,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大传统炼油巨头以及中化集团计划投产的炼油产能有2.35亿吨,此外,还有多家地方炼厂正在或即将扩建炼油装置,目前统计的地方炼厂约有总共1150万吨的常减压装置将在三年内投产。“以前或者三年后,新建炼油产能的量都不会高于未来三年的投产量。”她说。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师李莉认为,当炼油项目达到投产高峰、产能完全释放后,国内炼油能力将出现富余,成品油市场可能会出现过剩。届时,国内企业较好的选择是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将国内产能消化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