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用电市场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低速增长态势,全社会用电量205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增速比去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而工业用电量148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工业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这种关系中用电量的变化能够提前反映出宏观经济的变化。基于这样的认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1-5月份用电量数据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会明显减速。
用电量先于GDP变化
《21世纪》:从全球电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林伯强: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很长时间了,我认为两者之间是阶段性的关系,和经济发展阶段是相关的。每个国家在某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其宏观经济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应该都是非常稳定的,不同国家之间也非常接近。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小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所需的产品,而稍微大点的国家则要发展工业来生产国际市场上不能充分提供的产品,这些国家就都会出现重工化的过程。重工化需要用电力来支撑,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就非常高,这使得GDP和用电量之间的关系非常地紧密。
《21世纪》:现阶段中国的用电量与GDP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林伯强:中国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大约75%,今年1-5月的比例是72.1%,这就足以说明中国的用电量与GDP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可以判断出工业生产在中国GDP当中的比重。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用电量和GDP的增速之间的关系大致上是1:1。经济不好的时候,用电量增速会略低于GDP的增速,而经济好的时候,用电量会高于GDP的增速,平均而言就是1:1的关系。
在经济情况非常不好的情况下,用电量和GDP增速之间的差就会扩大。因为经济状况不好时,工业生产就会减少,用电量随之下降,但企业有一个消耗库存的过程,也就是在市场上继续销售库存产品,支撑GDP的增长,所以这段期间GDP上的变化并不显著,而用电量则大幅下降,两者之间的差距在某个时间点上就会拉得很宽。这个时候,GDP就不能像用电量那样深刻和明确地反映经济状况。消耗库存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此后经济减速才会明显通过GDP反映出来。
在经济复苏的阶段,用电量也会先于GDP增长,但由于企业的库存毕竟有限,两者之间的差距不会像减速时那么大。
《21世纪》:从今年的用电量数据看,您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状况如何?
林伯强:今年一季度,我们觉得经济形势还不错,用电量有一个往上走的趋势,但后来就感到用电量上涨的动力不足了。看5月和6月的数据,就可以推测出经济状况比较差了。
中国相关度更高
《21世纪》: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是否会导致用电量与GDP的增速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呢?
林伯强:我认为,在用电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中国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当经济结构改变,耗能小的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时候,用电量与GDP的增速的关系就开始分离了。但这需要经济结构来做支撑,中国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美国居民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40%,去掉商业用电之后,工业用电量所占比例并不高,所以其经济增长减缓时,并不是一定能从用电量上反映出来。而中国的居民用电只有14%左右,大多数电力都是工业消耗。中国的水泥、冶金、钢铁、造纸、纺织等6大产业消耗了中国60%多电量,因此中国的用电量跟GDP的变化就很紧密。
拿中国的用电量与GDP之间的关系跟现在的美国相比是不对的,应该跟处于相同阶段的美国去比。我们算过美国、日本和其它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阶段,电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也是1:1,这期间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是刚性的。
《21世纪》:今年1-5月,高载能行业增速有所回升,能否说明经济在好转呢?
林伯强:数据上看,这些行业用电量合计是64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但还是比较慢的。前5个月,工业用电量增长不到5%,GDP增长大约8%,两者之间的差有3个百分点,已经明确告诉我们经济状况很不好。
如果工业用电量增长在7%左右,我们就可以判断现在的经济状况比较平稳。如果是9%,我们就认为经济状况偏好。现在的情况就是,经济已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的结果,但我认为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就像我刚才说的,中国经济结构在发生改变,但不足以把用电量和GDP的关系拉开这么大的距离,不能用经济结构改变来解释现在的情况。
《21世纪》:分行业来看,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依然成立呢?
林伯强:对于工业行业,尤其是重工业来说,基本都是成立的。用电量是反映工业生产非常重要的数据,水分很小,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数据。打个比方,如果你想了解某个工业行业的状况,你就看它的用电量。如果用电量下降得很厉害,那就是在缩减生产,这个行业的状况肯定就不好。对不同的省份来说,用电量的指导性也都依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