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非大学教育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非大学教育是非大学型的高等教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达到的“高就业率”;基于企业职业素质要求、培养“高素质”学生;适应企业“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需要培养学生“高动手能力”。
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创造“高就业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竞争机制的加大,企业招聘用人更加讲求实际,按自身需求量体裁衣。相对于传统大学,非大学教育机构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就业市场,定位更准确,并且特别注重应用性培养,突显核心就业竞争力。思远双N从创办以来就一直提倡以市场需求、企业发展为导向,培养和提供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北京平川互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胡先生向记者讲到,在市场营销、设计等快速变化的行业,传统大学教育严重滞后于实际。而机械设计、电力等传统行业,发展变化不大的行业,传统大学教育滞后的情况才不是那么严重。事实上,从IT产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角度举例,就可以发现,当今社会对非大学教育的认可程度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据记者了解,北京平川互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招聘优先顺序是:培训学校->软件学院->重点大学IT专业毕业生->非重点大学IT专业毕业生->各种信息相关专业毕业生。
传统大学教育与非大学教育皆可造就“高素质”人才
传统大学教育与非大学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两种类型,而非两个层次。近年来,国际上非大学教育获得大力发展的原因,除了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之外,教育原因不可忽视。其一,在高校入学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分流,减轻传统通道的高校升学压力而大力发展非大学教育;其二,为了满足民众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求。早在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5B型的非大学教育(应用型、技术型系列)与5A型的大学教育(理论型系列)位居同一个层。
可见,传统大学教育与非大学教育同样具有高理论素养程度,两者地位早已平等,在教育上互为补充。无论是传统大学教育,还是非大学教育所培养出来的都是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点已毋庸置疑。
“高动手能力” 是非大学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在高理论素养的基础上,非大学教育更能凸显其掌握职业、专业程度的“高”——这就是所谓的“高动手能力”。它不仅是非大学教育的根本特征,也是非大学教育区别于传统大学教育的核心因素,但两者并非毫无关联。
传统大学教育亦在进行专业教育,但由于其职业性针对,仅是某种职业岗位范围,所以更加注重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所学专业可以覆盖多种职业,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幅度。但非大学教育的职业性指向更加明确,基本上按照建设、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来设置专业。
“思远双N”独创的“IT职场模拟集训”教学方法正是模拟了IT企业真实环境和IT职场的实际需求,采取“问题情景-分析问题-设计任务-完成任务- 总结规律-应用实践”的六步教学方法,同时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元素,通过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集中强化训练的方式,快速地培养实用、够用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和积累IT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保证学员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思远IT职业人才研究院院长、思远双N课程体系总设计师曾云说:“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多实践,让他们能够提前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改变角色,提升将来适应工作的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迅速成为一个为企业所用合适的人才。”
不难看出,非大学教育机构的特点是密切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鲜明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办学,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的培育,必然会解决就业的困局。随着区域社会发展与地理布局的变化,社会新型非大学教育机构的出现也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非大学教育机构在适应地方社会需求时往往更具创新力,也更能满足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期望和职业计划等方面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