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迈腾的销量大家都看到了,与一汽大众的期望相差甚远。当然,我们不能说迈腾卖不好是因为花了2000万元在居庸关长城搞发布会,但反过来也证明,花2000万元搞发布会并不能保证车卖得好。这样说挺绕口的,却反映了眼下许多汽车厂家对待营销工作常用的手法,那就是想办法策划一个营销大事件,以吸引媒体和公众的眼球,形成强势传播,进而产生实际销量。
汽车厂家之所以有上述想法,也是因为没有办法:现在新车层出不穷,媒体穷于应付,消费者也晕头转向,不策划一些大事件,如何让媒体和消费者记住你?只有策划出营销大事件,才具有新闻传播的价值,也才能充分借用事件的轰动性来传递汽车品牌的独特内涵与个性。所以,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家在新车发布时都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凯迪拉克先是在北京太庙宣布进军中国,今年又在深圳明斯克号航空母舰发布新款CTS;广州丰田将南航客机命名为“凯美瑞号”;广州本田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第八代雅阁上市会;上汽汽车在湖南天门山举行荣威750 1.8T试驾会……应该说,我举的这几个例子还算是比较成功的,至少它们给媒体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而其他大量的新车上市活动花了大把的银子搞场面,请名人,也不见在媒体上有过多的渲染和报道。
一位汽车厂家市场部的负责人苦笑着对我说:“都是广州丰田的‘凯美瑞号’惹的祸,凯美瑞现在卖得这么火,我们的领导认为它的营销策划很成功,所以给我们下了硬任务,一定要策划一个大事件。”言外之意,凯美瑞卖得好,都是“凯美瑞号”飞机的功劳。
老实说,我曾有幸以媒体记者的身份参加过“凯美瑞号”的首航,当时也觉得这个创意很牛,但把凯美瑞的热销归结为一次成功的策划,则过分扩大了这一事件的作用。更可怕的是,许多汽车厂家、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对“凯美瑞号”事件进行了误读,具体表现为将“大事件”片面地理解为“大场面”,认为只要将每一场新车上市活动都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就可以构成“大事件”。但事实上媒体记者们写报道时对场面只字不提,让厂家、公关公司辛辛苦苦想出来的创意付之东流。
再举回上面提到的例子,“凯美瑞号”之所以受关注,因为它是国内首次在飞机上做广告,还可以借“首航”来传递凯美瑞品牌以及“广汽TOYOTA”销售渠道正式启动的信息,以及广州丰田要夺取B级车销量冠军的雄心。凯迪拉克在太庙举办发布会之所以广受业界好评,也是因为它是第一次在太庙举办商业活动,而太庙的皇家气息与凯迪拉克所要传递的豪华品牌气质有相通之处。相比之下,新款凯迪拉克CTS在深圳明斯克号航空母舰上举行上市仪式,新闻传播的价值和与品牌气质的契合度就没有太庙发布会那么高,因为明斯克号航空母舰已经举办过多场商业发布会,所以只能让人觉得这是一次“大场面”的发布,而不是一次“大事件”,媒体的关注度和正面评价明显不如太庙发布会。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出,新车上市的“大事件”策划基本上还是在场地的选择上做文章,希望通过场地的独特个性或视觉冲击力传递品牌信息。但是,中国有特色的场地毕竟是有限的,连吉利都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搞飞车表演了,还能到哪里去搞上市?不可能去珠穆朗玛峰吧?所以,更实际的做法是对新车上市的环节加入创意元素,使其具有新闻传播价值,当然,这也是最让厂家和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最为头疼的地方。而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借“人”来制造新闻热点,直接表现为聘请明星做代言人,比如黄晓明代言奔驰新C级,郎朗、张曼玉代言奥迪,姜文代言逍客,成龙代言三菱,刘翔代言凯迪拉克,等等。只是中国的大多数明星代言的产品太多,特别是为快速消费品、化妆品代言太多,让他们代言汽车,并不能很好地传递汽车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品牌个性,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惧用明星代言的重要原因。
我认为,最好借用的“人”还是汽车厂家的老总,但是国内的汽车老总们基本上是上级或董事会任命的,在发布会上只会念讲稿,没有一点个性化色彩。李书福倒是挺有个性的,但爱乱说话,对吉利品牌反而造成了负面影响,不过最近李书福也不大爱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