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也就是8月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即宣布自次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内的第五次加息。
甫闻央行加息公告,有两个关于加息的猜想值得关注:猜想一,第五次加息会不会是年内最后一次?猜想二,如果年内还可能加息,那么这种类似“美联储”的渐进升息模式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
关于猜想一,我们认为,央行加息与否主要就是根据货币信贷、投资的增长情况和通胀水平而定。这三大指标今后的走势如何,是观察央行是否会继续加息的主要风向标。
从货币信贷指标看,根据最新统计数据,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在贷款方面,今年8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3029亿元,同比多增1160亿元; 1-8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08万亿元,同比多增5438亿元,贷款的增长速度依然迅猛。
另外,年内剩余时间内流动性充裕局面仍将延续。外汇管理体制和人民币渐进升值方式缺乏足够灵活性,出口强劲增长引致巨额贸易顺差,将导致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长势头仍不可遏制。而“宽货币”格局又为信贷投放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较高的经济景气度和投资回报率使企业的借贷意愿较为强烈,商业银行为了追逐利润增长也存在较强的放贷冲动。
因此,回收流动性、引导和控制信贷合理增长是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央行需要认真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近观一个月来央行出台的金融调控措施,应有的调控手段一个都没有少,调控的频度之高更是罕见。可以预计,在年内所剩的时间里,央行仍将会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在投资增长方面,今年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7%,虽比去年同期略低,但增速仍属偏快,今后4个月尤其是在9、10两个月份投资反弹的压力会明显增大。央行为实现“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目标,自然会选择适时加息以提高贷款基准利率。
从抑制通胀、稳定通胀预期方面来看,针对目前消费物价水平显著走高,央行可能会继续提高利率来应对通胀压力。事实上,央行在短短一个月之内二度加息,显示了其抑制通胀的决心非常坚定。判断未来几个月的CPI走势,是判断央行是否会继续加息的重要依据之一。
从目前CPI走势来看,食品价格上涨是拉动消费物价上升的直接动因。8月份CPI上涨6.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2%。展望未来一个时期,粮价由于成本上升和秋粮收成的不确定性仍会保持稳定,但猪肉价格在高位运行趋势短期内仍将难以改观。因此,食品类价格上涨仍具有较强的刚性和可持续性。
其实,过多的货币供应、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大宗商品和基础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以及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富效应等因素,也导致了本轮物价上涨的动因更趋复杂化。我们预计,今年全年CPI水平很可能在4.3%左右(目前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3.87%),按照央行行长周小川“央行重视并希望实际利率为正值”的说法,要消除负利率,央行仍有50个基点左右的加息空间。
至于猜想二,渐进升息模式会否一直持续下去?纵观今年的五次加息不难发现,央行在考量加息时, CPI指标是第一参考指标,其次是货币信贷增长指标,再次是投资数据。从结构上看,五次加息都呈现出存、贷款的对称性加息和非对称性加息交替使用的特点,出现这种结构上的差别,主要是根据其他二大指标的情况而定的。
目前,CPI上涨已呈加速之势,月度CPI已连续两个月突破5%,8月份更是高达6.5%,创出十年来的新高。无论是从抑制通胀还是从纠正负利率的角度来衡量,央行都有必要加大利率的调整力度。毕竟,眼下通胀趋势已不再那么温和,预期美联储式的加息模式再继续复制下去已不合时宜。况且,资产价格上涨仍在继续,尽管央行不愿承认针对资产价格出台措施,但资产价格也是整个价格体系的组成部分,既然在关注它,就不可能完全将之排除掉。由此,我们有理由对央行的金融调控艺术抱有更高的期待。(作者单位:银河证券)
(上海证券报/张新法)(E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