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网讯)4月下旬,记者来到洛浦县杭桂乡巴什哈尼喀艾日克村,村里的阿訇阿不都力提甫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忙活着。只见大棚里翠绿的黄瓜在鹅黄色的花朵映衬下长势喜人。他高兴地对我们说:“大棚的经济效益‘亚克西’,一个大棚的纯收入抵得上五亩棉花。”
阿不都力提甫介绍说,2003年,他到乌鲁木齐参加了自治区爱国宗教人士培训班,学习参观期间第一次见到了大棚。2006年在县政府的组织下,他到墨玉县参观了设施农业,看到大棚的经济效益非常好,于是决定自己也建个大棚试试。2006年,阿不都力提甫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投入4000多元建起了温室大棚,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当年大棚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
近年来,和田地区确定了“典型引路、现身说法、积极引导”的工作思路,想方设法帮助爱国宗教人士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困难,涌现出一批爱国宗教人士勤劳致富的典型。现在,全地区5058名爱国宗教人士中,有2323人从事种植、养殖、林果、蔬菜大棚等经营活动,许多富裕起来的宗教人士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喜人局面。
今年45岁的乃比阿不力孜现任洛浦县政协副主席,是洛浦县多鲁乡马扎吾斯坦村卡尔萨卡里清真寺伊玛目、洛浦镇大清真寺哈提甫。1999年7月,乃比阿不力孜参加了西部大开发培训班后,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回来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生产,寻找发家致富路。目前,他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育肥业、牲畜屠宰和玉石生意等多种经营,每年收入10万余元,成为当地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1999年,和田市委、市政府发起了“依靠科技牞脱贫致富”的倡议,和田市拉斯奎镇阿瓦提村清真寺伊玛目吾不力卡斯木·孜库如拉积极响应。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他把自家已使用多年的一台磨面机卖掉牞在村里租种了一座温室大棚。当时对他来说牞温室大棚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牞如何管理种植大棚里的“宝贝”是个难题。吾不力卡斯木不耻下问,虚心向汉族菜农请教,边学边干,在实践中学习,掌握了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当年不仅收回投资成本,还有盈利。
尝到甜头的吾不力卡斯木决定自己修建温室大棚。现在他已经有两座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瓜果,每年纯收入达到两万多元。
和田县拉依喀乡恰喀村朗卡清真寺哈提甫努尔买买提汗·麻合素木是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每年出栏商品畜的收益达两三万元。后来,他又在承包的7亩地里种了180株核桃树,套种了粮食作物。2006年,他在核桃林中套种的粮食收入4000多元,核桃收入1.2万元。看到富裕起来的农牧民纷纷修建新房,对建材的需求不断增长,努尔买买提汗2001年投资1万元兴办了水泥预制厂,雇用了5名贫困户农民,当年就收回了投资;2005年他又投资7万余元,扩大了预制厂的规模,雇用了15名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多的每月有700多元收入,少的也有四五百元收入。2006年,他的预制厂总收入达到12.7万元。
古老的喀什也孕育出无数勤劳致富的爱国宗教人士。喀什市乃则尔巴格乡巴格艾日克村的伊玛目亚森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亚森看着一箱箱等待出口的鞋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位喀什市远近闻名的爱国宗教人士又在构思新的蓝图。
亚森的勤劳致富之路开始于1978年。他从摆摊卖鞋的小生意做起,逐步积累资本壮大实力。1992年,他在喀什市中亚国际大市场购置了2个门面,把两个儿子从浙江批发来的鞋子再销售出去。
后来他萌发了生产鞋的念头。他让儿子到温州学习技术,还给自己生产的鞋子注册了商标,与温州生产厂家合作产鞋。去年,在乡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亚森在喀什市乃则尔巴格乡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新厂房。鞋厂建厂仅1年,年产量已达200多万双,产品出口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200多名村民变成了鞋厂的工人,每月能领六七百元的工资。
亚森在经营鞋厂的同时,还搞起了种植业、林果业和养殖业。近几年,他每年拿出1500元给一些困难户购买生活物品,给3家特困户出资9万元解决了3间商铺,帮助特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亚森常在清真寺向信教群众介绍自己的致富经验。他说:“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每个人都能依靠勤劳的双手致富,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位富而不奢的爱国宗教人士有一个心愿:“我要在村里建一个养老院,帮助那些孤寡老人安度晚年;我还想办一个汉语培训班,为村里将要出去打工的乡亲提供免费的汉语培训服务。”
4月21日,泽普县阿依库勒乡库塔依村爱国宗教人士阿不力孜·苏力坦走进了记者的视野。他在县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利用保鲜技术贮藏了5000多个西瓜,今年春节前销售一空,获利近5万元,一个西瓜卖到了10元钱,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不小的轰动。
阿不力孜家有6口人,以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全家人辛勤劳作一年却常常入不敷出。后来他参加了喀什地区和泽普县举办的宗教界学习科技勤劳致富观摩会,才恍然大悟:只有依靠现代科学知识才能摆脱贫困。
1999年,阿不力孜购买了一台小四轮拖拉机,开始将先进农机具用于生产,提高了产量。他又养了10头牛、30只羊和500只鸽子,走上了农业、养殖业齐头并进的路子。2004年,他试种了0.7亩优良西瓜,当年收入2500元。第二年,他一下把西瓜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由于西瓜品种好,许多瓜商争相与他签订收购合同。
阿不力孜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7年棉花收入2.2万元,小麦收入2万元,畜牧业收入1万元,再加上其他收入,当年总收入10.5万元,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阿不力孜由贫困户一跃成为泽普县宗教人士勤劳致富的领头人。
麦盖提县通过积极引导和支持,目前全县已有420名宗教人士从事种植、林果、畜牧、养殖、商贸等行业,占宗教人士的89%,2007年人均收入达3900元,比全县人均收入高出300元。
当选为两届自治区政协委员的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布亚买特村主麻清真寺哈提甫赛来大毛拉阿吉曾多次赴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参观、考察,亲眼目睹了内地经济建设的热潮和取得的成就。他不仅在宗教活动中反复劝告信教群众要努力发展生产,人人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而且身体力行,在家里精心种植了8亩木纳格葡萄,还联合他人在村里建起了一个1000吨的葡萄保鲜库,解决了村民一家一户难以对葡萄进行保鲜的问题,自己的年纯收入也达到了5万多元。他对记者说,“我是个哈提甫,经要念,但还要发展生产,光念经念不出好生活。”
29岁的卡德尔阿力·买买提托尔干是乌恰县黑孜苇乡也克铁热克村的伊玛目。这个从自治区伊斯兰经学院毕业的年轻人,不仅宗教学问好,更有一个勤劳致富的好头脑。他种了17亩地,年育肥羊400多只,还在村里为村民加工面粉,去年的纯收入达到9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