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136  帽子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资源 » 正文

从救灾中汲取构建社会和谐的力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5-29  浏览次数:124
核心提示:   北京市东城区一些居民近来议论着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当法官和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向地震死难者表示哀悼后,

  北京市东城区一些居民近来议论着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当法官和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向地震死难者表示哀悼后,原本在法庭上争得面红耳赤的原被告表示,不该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上法庭,愿意和解。

  类似的故事别处也在发生。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信访咨询大厅前等候上访的拆迁户先为灾区人民捐款,再诉说自己的拆迁问题。这些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的别样故事,让人大受触动,并在感动中思索。

  法庭上和解、上访时捐款等等,不是因为人与人的矛盾突然消失了,而是由于人内心深处的高尚情操被释放出来,解决矛盾的人类智慧被激发出来。抗震救灾的悲壮气氛,提供了激发这种情操和智慧的机会,让普通的中国人认识到责任意识。

  大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不屈的斗志、追求生命的强烈渴望、热爱生活和恢复生活的努力,各路救援大军奋不顾身抢救受困群众的奉献精神,海内外华夏子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关怀,更代表着我们这个社会战胜困难的内在力量。我们希望灾区内外的爱心和慷慨、互助与协作展现的情怀,更应当成为今后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在成为废墟的北川县城,将建立一个地震博物馆,纪念中国人民与自然灾害的这场殊死搏斗。我们也希望救灾中闪耀的人性光芒更加明亮,照耀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每一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工信部备案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