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时候,杨得意是不想说什么的,即使央视白岩松不小心说露了嘴,说在这场灾难中,媒体迎来了一场大戏。呜呼,几万条同胞的生命逝去,数百万人失去家园,数千亿的经济损失,在某些媒体人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
现在抗震工作基本进入尾声,更为艰巨和持久的救灾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在过去的这无眠的十多天里,杨得意特别想梳理一下,咱们的媒体都在做了些什么,尤其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评价中晋升为“主流媒体”的互联网。不可否认的是,稚嫩的互联网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的沉稳大气,是超越它的年龄的,但是又因为它的稚嫩,互联网还是表现出了一些急于表现的局部毛糙,见缝插针的搞出一些抢眼球的玩意,这和当前抗震救灾的主题是有些不符的,比如,一些网络媒体煞费苦心排列出的所谓“救灾捐赠排行榜”以及热炒万科王石的捐赠言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灾难无情人有情,在大灾面前,真善美是人性的真实表达,每个人都有献出自己爱心的意愿,但是,能力有大小,人与人之间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搞出捐赠排行榜这类玩意对于有心捐赠力不足的人真的是一种伤害,真善美不应该沾染上世俗偏见的污点。香港的邵逸夫捐赠了一个亿,这很伟大,当然,邵逸夫的伟大人格是无需用此事去衡量的,遍布全国大中小学的逸夫楼就足以证明。邵逸夫有善又有钱,注意这个排序,在善的面前,钱是排第二的。所以,我们不能用邵逸夫捐赠的额度去做尺子,衡量每一个和它同级别的富豪们都捐赠了多少,这样的做法脱离了慈善的本意。别去惦念捐赠者的总体财富,需要记得的是再小的慈善也是爱。所以,杨得意对于李连杰的“壹基金”的做法就非常推崇,不管你捐多少,是1000万还是一块钱,一律都没有名字。慈善的目的不是留名,可惜的是,很多中国人却还停留在捐赠立碑留名这个观念层面上(捐款立碑在四大皆空的寺庙里常见),误解了慈善的真正含义。
真正的慈善决不是我们小时候所经历的那种带有半强迫性质的做法——老师在课堂上动员,号召小孩回去向家长拿钱捐赠。这样的慈善无疑离我们的初衷很远。慈善是发自内心的,慈善离我们很近,是我们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情怀,是人性中最闪亮的一抹光辉。如果非要去攀比,那,慈善二字的真正内涵又该绽放在何处?
慈善的付出是不讲回报的,更不应该去攀比,这对于慈善是一种曲解。当然,对于那种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守财奴则是另当别论。他们的冷血虽然对他们的本身的财富造不成什么影响(王石捐的再少,你未来该买他的房还是会买,地段、质量、价格依然会是你买房时的绝对考虑要素。烦请读者别对这一点进行较真)。
大爱无声,大善无言。在慈善的引领下,作为媒体,绝不应该搞出什么捐赠排行榜,这么做有什么不妥杨得意不想多说,小时候捐款少了,老师翻出的白眼,应该还记得吧。捐赠数目的多少不等于爱心大小,刻意引导读者往这方面去想,这是媒体的考虑不周。当然了,互联网搞捐赠排行榜还不是最积极的,最恶俗的还是央视,在慈善晚会的电视直播上,直接就把谁谁谁捐了多少的信息在电视下方以滚动的方式不停地播出,这么做有点伤人。
大爱无声,大善无言。拜托咱们的媒体别这么煽风点火了。慈善,不是为了留名。
川北国殇,天地齐喑。大灾突降后,全国人民心连心,手拉手,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