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股市财经 » 正文

发现全球重大灾难后的股市规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5-26  浏览次数:124
核心提示:   理财周报专栏作者 桂浩明/文   所谓巨灾,一般是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特大灾害。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

发现全球重大灾难后的股市规律

  理财周报专栏作者 桂浩明/文

  所谓巨灾,一般是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特大灾害。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社会生产活动开展不当引起的(如矿难),还有的是人为制造的(如恐怖事件)。

  现代社会中,人们防范、抵御巨灾的能力大大增强,但由于社会活动的复杂多样,巨灾影响比过去要广泛而深入。证券市场对经济、社会活动反映极为敏感,遭受巨灾的冲击非常大,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引发某种特殊的“次生灾害”。

  信息透明:股市稳定大前提

  当巨灾发生的时候,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组织救灾,与此同时要努力完整地披露信息,让全体民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充分的信息,以此来稳定人心。

  过去,有的国家对于巨灾采取“保密”措施,拒绝让外界了解灾情,也许其出发点是不想使民众产生过于恐怖的印象,以避免冲击社会稳定。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并不能取得想象中的效果。在缺乏正规信息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求助于传闻,结果是不实的信息到处流传,反而导致人心浮动,制造了更大的不稳定。

  更况,现在信息传递手段很多,互联网可以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得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信息。对救灾信息予以封锁,以此来保持稳定的做法,已经没有任何操作性。美国“9.11”事件发生时,万里之外的中国人通过电视直播如临现场般地了解实情,根本不可能封锁消息。此时,管理部门所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将灾情信息透明,把事实公之于众。有了来自正规渠道的客观报道,人们可以全方面地了解灾情。

  不过,证券市场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说,巨灾发生以后,最初的灾情报道是集中在对灾害本身的描述上。仅仅凭借这样的信息,人们只能知道发生了什么,却并不能判断出它对证券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具体的上市公司来说,更是难以知悉其会在巨灾中遭遇到什么。

  显然,这个时候证券市场若出现了信息缺失,极易造成市场动荡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最通常的做法就是停止股票交易。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监管当局当即宣布股市休市。我国台湾1999年南投发生“9.21”地震后,股市也曾经较长时间休市。虽然,休市本身降低了市场运行的效率,但从实践来看如果休市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相关因素的不断积累,一旦开市后集中释放将产生较大的震荡。但此举至少可以避免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市场运行出现恐慌,从而导致大量的非理性操作出现。

  当然,休市只是暂时的举措,是为信息的完整提供留出时间。一旦相关信息得到披露,整个市场初步做到了信息对称,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市场恢复交易。也许,此时市场会因为巨灾的发生而出现大幅震荡,但由于投资者已经基本了解了信息,通常来说不至于出现盲目操作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市场的有效性。

  只要有了这种有效性,那么行情的基本稳定就能够实现。这里必须指出,所谓“稳定”,不是刻板地不让市场波动,而是让这种波动与实际环境的变化相符合,不出现过度反应。很显然,做到巨灾信息的透明是实现稳定的最基本前提。

  政府干预:或许是必要的手段

  同样必须指出,所谓通过信息的高度透明来维护市场稳定,是有前提的——即建立在“市场基本是理性”这一框架之上。应该说,这是一个理想状况,但在更多的时候,它更像是一种最优化的假设,难以全面实现。这是因为,人未必都是理性的,在巨灾面前尤其如此。

  我国台湾“9.21”地震以后,监管当局本来以为休市几天后,人们就会比较平静地面对地震影响,冷静地对股市作出判断。但实际情况是,重新开市以后,市场的震荡超出预期。这个时候怎么办?必须考虑行政干预。当时,我国台湾就采取了缩小涨跌停板幅度的办法,以抑制市场过度震荡。

  从海外成熟市场的实际来看,在遇到巨灾之后,为了稳定证券市场,防止出现暴跌,往往会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当然了,就广义来说,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目的,也不全然为了股市(甚至可以说主要不是为了股市)。不过,由于这些政策导向通常是松动银根、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因此其对股市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

  美国前一次大规模降息,就是在“9.11”事件之后全面推进的。如果说这种货币政策一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在实践中也不排除出现政府借助平准基金直接入市的做法,但这方面的案例不是很多。一般状况是,在股票出现严重超跌,并且有可能引发金融动荡乃至危机的情况下,政府行政部门都会以某种形式直接入市干预。

  理论上,证券市场是高度市场化的,最好不要有政府干预。但是,证券市场又是最容易出现波动的,而且往往还会将波动放大。所以,在维护各个市场的稳定方面,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难度最高。巨灾发生后,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其对市场的冲击(特别在心理层面上)很难全面评估;

  其次,巨灾中各具体上市公司的受灾情况又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有的还会因为灾害的出现而导致产品需求增加,所以情况显得特别复杂;最后,在很多情况下巨灾的出现,会引发政府乃至社会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导致很多决策、行为的变化。

  “9.11”事件加速了美国网络股泡沫的破灭,此后其政府行为导向的调整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有着更大作用。前几年我国连续发生多次矿难,这也给政府加强生产安全管理、提高矿山安全及员工保障标准、打击“黑心矿主”提供了重要契机。这些事件往小处说,可能只是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往大处说,则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走向。很显然,巨灾会带来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考虑到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引发市场震荡,通常很难通过市场自身的力量在短期内化解,所以产生了对政府干预的需求。

  可以说,在巨灾发生后,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干预是比较常见的,或许就是必要的手段。当然,政府干预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也不排除“窗口指导”。其中的一大前提是巨灾影响到了经济全局,导致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控。

  管理层不作为:抑制理性“做多”

  近几年来,发生在我国的巨灾比较多。就以今年来说,年初有发生在南方地区的低温冰雪灾害,5月份又有四川汶川地震。虽然,从灾情涉及范围来说,还是局部的,但其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全局性的。特别是四川汶川地震,比32年前的唐山地震还要大,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地震所导致的直接与间接损失,到现在还很难估计。

  如此强烈的地震发生,对证券市场来说,无疑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地震发生时,股市尚在交易,当时股指就掉头向下。如果不是因为地震发生时距离收市只有半个多小时,交易时间要是再长一点,在当时相关信息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说不定大盘会暴跌。

  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迅速组织了对灾区的大规模救援,同时也组织媒体对灾情作了充分报道,让人们在第一时间能够掌握相关信息。所有这些努力,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投资者对地震影响的担忧。次日,管理层又对地处灾区且情况不明的几十家上市公司股票进行停牌,这样也就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信息的对称性。

  股市在地震后的表现,应该说比人们预期的要强。地震次日大盘不过是回落到3508点就得到了支撑,市场基本保持平稳,在这里管理层的危机管理起了相应的作用。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地震后股市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平稳局面,缺乏基础。一些投资者提出以“锁仓”来维护市场稳定,支援灾区,其精神固然令人感动,但其有效性值得探讨。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就不仅仅需要以信息透明来深化认识、化解因为情况不明所导致的盲动,更需要看到相应的政策导向,以了解管理层的思路。

  有投资者提出,因为股市表现平稳,所以并不需要政府干预。但是在地震以后的这段特殊时期,减缓乃至暂停新股发行、以此表明对调整供求关系的态度,还是必须的。但是,在这方面人们没有看到管理层相应的动作,对股市稳定的要求基本上停留在媒体层面,落实在舆论中。

  这样的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理性机构投资者的“做多”行为。结果却是,游资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题材炒作。这种局面的出现,令大盘走势变弱,普通投资者参与热情下降,股指在横盘整理一段时间后就向下破位。如果说,在地震刚发生的一段时间,证券市场稳定做得比较好的话,那么在地震之后,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市场稳定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我们说,巨灾是不可避免的,巨灾也不可怕,问题在于要有对策。巨灾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是必然的,而在巨灾发生后如何稳定市场,需要人们作出更多的探索。在这里,采取强度很大的极端性措施与不作为,都是不可取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