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监会官员介绍,年初考虑到股市下跌风险过大,因此证监会有关部门拟定的策略是鼓励债券基金等低风险基金的发行,在新基金审批方面则主要向中小型基金公司倾斜,但随着股市从年初连续3个多月持续下跌,恢复投资者信心及人气成为监管部门的首要工作之一。
“证监会于是将压了很久的大基金公司申请的新发项目陆续放行,而且,放行的新基金中不少是由基金行业所谓‘股神’一类的基金经理管理,以此希望迅速拉升人气。”他向记者强调。
策略生变
去年12月底,广州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证券监管部门在降温股票型基金的发行。
他透露,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认为公募基金规模有些过大,所以2008年大规模放行股票型基金新发的可能性不大。加之当时股票市场震荡加剧,也让监管部门起了暂缓股票型基金发行之心。
在他看来,年初基本只有债券型新基金获批,证明了监管部门的意图明确。他同时表示,即便2008年监管部门放行股票型基金,发行“指标”也会适当向规模小的基金公司倾斜,规模已经很大的基金公司会“靠边站”。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
这位高管5月初再次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随着股市从年初到4月份节节走低,证监会可能意识到通过中小基金公司的力量来影响市场太过单薄,这让我们这些大基金公司又重焕生机。”
记者注意到,相关的数据显示,在股市微妙阶段,管理层确实突然改变了以往的思路,开始放行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其中一些基金审批案甚至在证监会基金部被束之高阁长达一年多。
截至目前为止,不仅嘉实、博时、南方等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先后获批发行,华夏的新基金也即将发行,此外,易方达旗下首只中小盘股票基金5月6日也获批发行。不少业内人士由此称最近为基金业的一次“豪门救市”。
根据Wind资讯统计,博时、易方达、南方、华夏和嘉实是业内的五巨头。截至去年年底,这5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总额超过1万亿元,占基金市场约三分之一的份额,其2007年净利润额也占据了前五名位置,占所有基金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5%。
“自年初以来,监管部门已经审批近50只基金发行资格。而从年初的债券型基金、随后的混合型基金再到近日放行的南方优选价值股票型基金,不难看出管理层对市场节奏的把握。”
在这位高管看来,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前十家基金公司在最近陆续获批推出新基金,能够为低迷的基金市场注入活力;其次,一旦这些新基金销售景气,能为证券市场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助推股市的反弹。
延期或成常态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5月14日有3只新基金公告宣布延长募集期。其中,长盛创新先锋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东方策略成长股票型基金延长募集期至5月30日,华富收益增强债券收益基金将募集期延长至5月23日。
截至5月14日,已有8只新基金宣告延长募集期,其中债券型基金2只。
与去年同期相比,现在发售一只基金要多花将近3倍时间。据Wind统计,今年2月1日至5月7日,共有22只新基金完成发行,平均发行天数为29.45天。最长的发售时间为44天;去年同期,共有10只新基金发售,平均每只基金的发售时间为7.4天,其中有6只基金一天就完成发售。
根据合同,基金发售期如需延长,最长不超过自基金发售之日起的3个月。上述基金需达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2亿份,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且份额持有人不少于200人,才能宣告成立。
随着A股持续走弱,今年以来基金首募规模不断低于预期。从年初的31.5亿到跌至新近的2.48亿,更多的基金正为了达到成立下限而苦苦奋战。市场人士预计,若股市继续调整,新基金延长募集期会和新基金获批发行一样成为常态。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基金的不断获批,在售产品又迟迟不能结束募集,渠道资源日益紧张。截至5月14日,共有19只新基金在发行,其中偏股型基金15只。
一些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员苦笑着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基金销售情况实际上好过2005年熊市时,但因为这段时间新发基金太集中,发行渠道拥挤,同期竞争之下使得基金募集显得非常难。
一位基金分析师认为,投资人不必太悲观,从过去的历史看,在2003年至2005年的熊市间,也曾有多只基金延长发行期。有关统计显示,新基金第一次出现大面积延长募集期的情形出现在2005年熊市,主要是因为当时市场非常低迷,前后有20只基金延长募集期。2006年上半年也有2只新基金延长发行。
在新基金发行面临历史上最困难的背景下,基金业现在最关注的焦点是大基金公司的新基金发行情况,基金发行市场急需一个较大的新发基金规模来提振市场信心。
记者注意到,华夏、易方达、南方都是在今年以来发行市场逐渐变冷中表现最优秀的基金公司。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限量120亿元的易方达科讯全部卖完,随后发行的增强回报债券基金也很快超过30亿元限额,该公司包揽了今年以来仅有的两只比例配售新基金。南方盛元是今年春节后发行成绩最好的一只偏股新基金,华夏希望债券基金则在春节后成功募集超过90亿份。
安信证券基金分析师罗刚认为,如果新基金发行市场没有巨头公司新基金的提振,仅靠中小基金公司,基金可能会越来越难发行。在他看来,大基金公司的品牌号召力能提升新基金市场人气,这样也可以带动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发行。
东莞证券基金分析师陈桂柳预计,5月将可能是新基金发行最密集时期,随着多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新产品同期发售,在拉动基金销售回暖、引导资金进场的同时,基金销售市场也将引来一场贴身肉搏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