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电导购员透露,“五一”七天可以完成淡季时一个月的销量。由此便不难理解诸多企业对“五一”倍加青睐的原因。笔者看到,在促销资源的投放上,聚集了企业平时数月的费用,无论是前期的广告宣传造势,还是终端现场的临时导购、现场推广、文艺表演,或是购买后的增值服务、礼品赠送,企业都铆足了劲。在促销手段和方案的实施上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传统促销的三大法宝“特价惊爆机、礼品战、导购人海战”被注入新的内容后再度显现效用。
“五一”向来是空调业开启旺季销售的揭幕战,任何企业都不敢掉以轻心。志高、格力、奥克斯等企业早在一个月前便准备“五一”方案。而纵观企业今年表现,市场再度上演两极分化:一边是企业投放了大量特价惊爆机,缓解了“五一”前夕涨价传言给消费者带来的购买压力。另一边则是针对今年面市的系列高端新品,企业投入了大手笔的促销资源,送电磁炉已是小儿科,不乏一批送手机、液晶电视、海南游的活动。最终,一些并不具备价格或赠品优势的品牌和产品受到冷落。
尽管并不是彩电销售的旺季,但“五一”市场的巨大诱惑还是打破了一切阻挡彩电企业征战步伐的阻力。平板电视炙手可热,以夏普、索尼为代表的外资巨头率先掀起价格大战,而接近亏损边缘的国内企业只能转向服务战、礼品战。在利润的无奈压迫下,国内平板市场的角逐正呈现化多元化趋势。CRT电视的人气迅速下落,仅凭单一低价秀来吸引消费者已不奏效。外资品牌极有可能凭借技术、产品、品牌、价格等优势蚕食国内平板市场份额,而“五一”正演变成这场较量的分水岭。
此外,洗衣机、冰箱、小家电等企业,也欲从“五一”市场这块大蛋糕中分割一块。在竞争手段和方式上,与空调、电视并无两样。一位参与了多年“五一”家电市场操作的业内人士感言:年年岁岁花相似。
笔者以为,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际上,在品牌忠诚度缺失、产品个性化特色不明显、促销手段极易被复制的背景下,企业实现差异化突围,只能依赖价格。每年的“五一”也成了价格战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还找不到其它手段破解同质化命题,迫于利润压力,价格战不会在平时出现,却还会在“五一”等黄金周作为一种特色手段固定延续。
显然,这种手段尽管对于市场并无害处,却极易养成企业发展的惰性思维。在一些跨国企业纷纷进行本土化转型、技术创新等变革时,我国企业却停留在持续不断的价格比拼中。这两种行为的最终结果是,外资企业的技术实力越来越强,国内企业的同质化困局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