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主办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守副所长陶剑虹分析指出:中国医药市场已告别“严冬”,明显回暖,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医药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21%,是近10年来的最高位。
陶剑虹在《2007年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08预测》的主题报告中介绍说,从2007年前三季度来看,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4458.91亿元,增幅与2006年同期相比提高了6.19个百分点。
对于这一可喜的发展趋势的形成原因,陶剑虹分析认为,除了融资环境的改善和趋好给生物医药企业带来了发展良机之外,各级政府关注民生,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扩大等民生措施的实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让沉寂多年的药品终端需求趋向活跃。
有关统计显示,去年前三季度,药品销量增长26%以上,高于生产工业产值的增幅。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药品的销售在北京、上海等沿海城市主要是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而广大的西部及农村地区的患者则得益于医疗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释放了被压抑的合理的医疗需求。
根据最新统计,从全国医药行业工业生产总值增幅、销售增幅、利润增幅排行榜来看,上海医药行业分别位于第七位、第五位和第六位。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只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竞争力,上海生物医药行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陶剑虹提醒说,从总体来看,中国医药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和空前剧烈的分化、调整、重组的新时期,企业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进程会大大加快。此外,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GMP法规修订、药价政策、招标购药及医药分开带来的变局将对医药经济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