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日前在江苏省内率先宣布,将在2008年的自主招生中设"特等"级别,对通过面试入围的帅才直接录取,其高考成绩只作为分专业的依据。无独有偶,《中山大学2008年自主招生实施办法》中,对"偏才"、"怪才"的高考分数要求进一步放宽,经过学校综合测试确定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偏才型"学
科特长学生,即便高考成绩未达到重点线,也有可能被录取。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类型分成8种: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生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优势",都应得到足够重视、挖掘和开发。
虽然倡导"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多一批优秀学生",可偏才学生却很少受到重视,老师喜欢的是"高分学生",学校喜欢的是"能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那些喜欢搞怪、具有另类思维的或标新立异的学生往往被认定为"捣蛋分子",受到限制、冷落。统一高考在强调公平规则的同时,也崇尚均衡发展,那些怪才生往往会名落孙山。
人才培养需要百花齐放,偏才、怪才往往会蕴含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创造性机智。因此,教育也应该充分挖掘这些"怪异思维"的潜力,不能用"通才标准"限制特殊人才,而应该用赏识的、别具一格的眼光和标准善待他们、关注他们。教育是为了"让鸭子游泳,让公鸡打鸣",而不是"让鸭子、公鸡都训练打鸣儿"。
所以,看到东大"将破格录取人才政策化、规范化",笔者非常欣慰。对"怪才"、"偏才"仅仅进行偶尔破格录取是不够的,要让"怪才"得到制度性激励和稳定认同,特别是高考制度要善于、敢于打破常态标准限制,预留特殊的入学通道和认同标准。这无疑为怪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有助于培养、造就更多特殊人才,真正营造百花齐放、人才济济的繁荣局面。
南京大学原校长蒋树声曾谈到"哈佛大学的招生模式启示":"哈佛的入学考试有75个分值指标,其中文化知识考试只占1分,其他是研究能力、艺术技能等多项指标。一个学生如果作曲十分突出,哈佛就派专家组通过他创作的曲子评定其艺术才能,如此项合格,即可进入哈佛深造。高水平大学应该荟萃各种人才,如果都用一个模子招生,那么一些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会因此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