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中央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决定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然而,中部如何崛起,崛起的突破口在哪里,一直是中部地区特别是中部大中城市始终面临的一个课题。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带的崛起与加工贸易有着紧密的关联。“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两年多来,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武汉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是武汉市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际化和工业化的新途径。
经过多年的努力,武汉市加工贸易的发展已经稳步驶入快车道,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加工贸易出口达17.8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中比重为37.58%。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武汉市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力量。其主要特点:一是优势产业逐渐凸现,船舶、光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2007年船舶出口达到8.22亿美元,较3年前增长7倍。消费电子产品的加工贸易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2007年出口额为7.2亿美元,占加工贸易总额的40.31%,比3年前增长4倍。二是出口产品结构日益优化,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大幅提高,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分别为8.68亿美元和17.59亿美元,分别比3年前增长4.7倍和5.5倍。三是市场多元化逐步形成,2007年,武汉市加工贸易出口国别达60多个,主要集中在欧洲、东南亚和美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四是加工贸易方式不断优化,进料加工在加工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五是加工贸易队伍不断壮大,2007年加工贸易企业比3年前增长60%以上。
目前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发展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一定的困难。从宏观看,当前武汉市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第一,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产业向次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中国日益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第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部转移,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第三,国家陆续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举措。从微观看,武汉市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也具备良好的条件。其一,武汉在工业、科技、交通区位、人才、劳动力、投资环境的优势为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产业板块和产业环境。其二,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近期关于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为武汉市带来了发展机遇。其三,今年4月,成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为武汉市发展加工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提到我们存在的问题。诸如企业较少,尚未形成大的发展气候;规模较小,对整个出口拉动作用不够明显;行业单一,产品缺乏多样性,产业配套、产业集群差距较大;民营企业、小型商品出口优势没有体现;政策有限,缺乏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性保障等等。
当前,国家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已在武汉形成叠加效应,特别是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综合试点,使得武汉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由此,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成为现实机遇。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合理把握承接原则,全面完善产业承接政策。
注重发挥综合优势,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业,选择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培育若干各具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及产业链。紧紧围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农业等武汉相对比较优势产业来制订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包括制定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扩大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出台鼓励地方优势产业发展、高新企业技术改造、资金融通的政策。
———依托园区平台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大力实施产业对接战略,积极主动承接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使园区成为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高地”,聚集产业集群、吸引产业投资者的“洼地”。建设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专业园区,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龙头。培育支柱企业和加工贸易产业链,提升开发区经济的规模和质量,使开发区经济成为武汉率先中部崛起的发展引擎。
———坚持两业并举,促进新兴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以增强武汉市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重点跟踪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投资动向,重点引进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钢铁深加工、石油化工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的跨国公司、大财团投资,吸引跨国公司在汉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以武汉市成为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契机,鼓励和引导跨国公司在汉开展服务外包业务。
———注重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构筑招商平台。
注重引进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转移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积极打造良好的承接平台,完善对沿海转移企业的服务功能。围绕重点园区和重点产业链,精心组织国内外大型展会的参展工作和招商活动,不断拓展对内对外交往新空间。坚持市领导与外资企业对话机制、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招商引资活动成果跟踪落实机制,搭建高层沟通平台;实行引资直通车制度,推动重大项目发展进程,确保外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有效运作。
———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加快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务环境建设。加快完善和实施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研究完善有关土地、行政事业收费、税收缴纳办法、电价折让等优惠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外来投资商的投资成本。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升外商投资联合办公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强化项目协调机制。凝聚社会各个方面力量,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寻求支持,努力建立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互补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