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农科所的李新是出席自治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新委员。面对记者,他反复表示自己应该多听、多学,看看老委员们是如何参政议政的,然后再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毕竟这是个很重要的会议。”李新委员强调。
李新委员从小生活在69团,1990年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回到农四师,是个典型的“兵团孩子”。他谈到农四师地处土地肥沃、气候温润的伊犁河谷,历史上就是有名的“粮食大师”,小麦种植面积、产量在兵团众多农业师位居前列。这几年该师发展效益农业,目前全师玉米制种面积超过10万亩,是全国数得着的玉米制种基地。
农四师还是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中国薰衣草之乡”。每年夏秋时节,巩乃斯河畔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薰衣草紫色的花儿铺天盖地,远远看去,简直就是一片紫色的海洋!此外61团的苹果、70团的酿酒葡萄也都闻名遐迩。
上述特色农业,都凝聚了农四师农科所技术人员的汗水和心血。李新谈到该所科研人员培育的“伊农16”、“伊农18”多年来一直是伊犁河谷小麦的主栽品种,谈到制种玉米在抽天花、去雄、去杂、建立隔离区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谈到他们建立的组培室,以及对薰衣草种苗的脱毒处理等等。
尽管在农业科研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作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农四师农科所这几年在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型过程中,同样面临种种难题。“农业周期长,一个作物品种培育出来需要八九年时间,各种栽培模式推广本身已经很不容易,要为科研单位创造可观的效益更是难上加难。”李新委员具体谈到,小麦属于常规农作物品种,本身具有可延续性,农民第一年买你的种子,第二年就可以自己留种了;杂交品种固然只有一代优势,农四师农科所也培育过表现优异杂交高粱品种,可惜高粱在新疆种植面积十分有限。
栽培管理模式要从无偿变为有偿同样面临难题。比如某项植保技术,只要推广上一年,农民就基本上掌握了,来年谁还肯为应用该技术掏钱埋单?
李新委员认为应确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性”性质。既然带有公益性,国家就应该配套相应扶持措施,而不是简单将农业科研院所一股脑儿推向市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