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帽子  祝永亮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资源 » 正文

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自治区两会与新疆发展的历史方位(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18  浏览次数:155
核心提示:   自治区新一届人大、政协会议先后召开牞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住房、就业等民生话题继续成为两会关注的

  自治区新一届人大、政协会议先后召开牞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住房、就业等民生话题继续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

  站在新的起点上,准确认识和把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我区社会建设的历史方位以及今后的着力点,对进一步推动和谐新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学有所教期待新突破

  解放初期的1950年,新疆各类学校只有近千所,文盲占到人口总数的90%以上。唯一的高校新疆学院残破不全,仅有学生300多名,教职员工30多人。现在的新疆有8000多所学校,其中高等院校31所,形成了小学、中学、高等教育齐全的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新疆的教育事业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围绕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重点解决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最近5年来的投入相当于过去50年的总和。”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

  正如赵德忠所言,这些年我区解决农牧区教育中突出问题的措施是十分有力的。

  ———为落实农村“两免一补”政策,共投入17.96亿元,对南北疆239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杂费和课本费,还有86%的农村中小学寄宿学生得到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一系列“农”字头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使我区中小学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攻坚工程,书写了“学有所教”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到2007年底,除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因特殊原因顺延外,全区已有92个县(市)实现了“两基”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占地方人口的比例由2003年的69.8%提高到99.8%,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明显提高,初中毕业升学率也由2003年的46%提高到62.7%。

  ———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进少数民族教育改革的有效形式,“双语”教学已由城市延伸到了乡镇,从中学办班下移到了小学甚至发展到学前阶段。目前全区“双语”教学班总班数达5000个,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突破15万人。

  当然,农村教育薄弱落后状况的明显改观,并不意味着学有所教目标在我区的全面实现。一些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仍有待于改进,一些农村师资特别是“双语”师资紧缺的矛盾依然存在,城市中小学义务教育中也还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背景下,相信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新型合作医疗惠及近千万农牧民,病有所医将有更多实惠

  2008年元旦前,乌鲁木齐市南山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哈力克病愈出院,当地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人员给他送来了1万多元的医疗报销费。见到记者时,他拿出一个红色的小本本激动地说:“全靠它救了我的命。”红本本是《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家庭就诊证》,有了它,哈力克可以按45%—65%的比例报销住院费。

  截至2007年底,我区已有87个县市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农牧区974万人口,参合率达87%。到今年年底,农村合作医疗将覆盖全疆。各地在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中,还加快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改扩建卫生院、添置先进仪器、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这些都为农牧民就近看病就医提供了便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在更大程度上造福农牧民。自治区有关部门已确定,今年“参合”农牧民年筹资水平要翻一番,由以往的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补贴标准由每人40元提高到80元。这样,农牧民从新型合作医疗中就将得到更多的实惠。

  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安全网”有望越织越大

  “现在我每月有1300多元的养老金,医疗保障也让人很安心。”1月12日,家住乌鲁木齐市北京路的退休职工张新齐感慨地对记者说。张新齐原来所在的企业破产后,由于实行了社会保障,并没有影响到他退休后的收入。

  和张新齐发出同样感慨的人在我区数以百万计。5年来,我区全面建立了五项社会保险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镇基本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参保总人数达875万人,共发放保障金25.78亿元。

  社会保障、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使农牧民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自治区民政厅提供的资料显示,2007年,我区共筹集1.76亿元为贫困农牧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使他们不再为生计发愁。至去年年底,年收入在700元以下的129万各族贫困农牧民都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网络,实现了应保尽保。

  专家指出,随着我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公共财政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投入会越来越多,社会保障“安全网”将会越织越大。

  抗震安居房和廉租房建设迈开大步,住有所居任重道远

  在近五年来我区城乡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中,有两个关键词引人注目:抗震安居房和廉租房。这两大民心工程使越来越多住房困难的百姓对住有所居有了现实的期盼和喜悦。

  自2004年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以来,我区已投入320多亿元,新建、加固和改造抗震安居房152万户,有691万各族群众住进了抗震新居,人居环境质量大大提高。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主要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房制度的实施,成为我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又一个突破口。自治区建设厅厅长李建新告诉记者,今年年底前,全区所有城市符合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低保家庭有望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如何从实际出发,多渠道解决范围更广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如何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合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平抑房价?应该说,各级地方政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全面实现我区住有所居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