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136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海龍吟 » 正文

社会实践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最好课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2-27  浏览次数:95
核心提示:     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拉开序幕。不少高校都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
    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拉开序幕。不少高校都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一定的资金、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市场意识,同时也必然面临很大风险。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如何开展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笔者通过市场调研发现———

  社会实践改变了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走向

  2007年11月,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举行十周年校庆。校友何川的发言,博得了1万多名师生的热烈掌声。

  何川是中南分校200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仅仅两年,现在他已是3所语言培训学校的负责人,已拥有资产近百万元,员工40人。他说,他能取得的现在成绩,很大程度上和自己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有关。

  何川说,他一直梦想做一名教师。读大学时,当身边的其他同学都忙着做促销、派发宣传单等简单兼职工作时,何川却在埋头背诵英语单词和课文。当他确信自己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专业八级的时候,便毛遂自荐到武汉一家语言培训学校做起了兼职策划。这段兼职经历,让何川对语言培训学校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理念等均有了一定认识。还在大学期间,何川就凭借自己过硬的英语能力,成为重庆某语言培训学校的一名签约教师。

  2005年6月毕业之前,何川开始筹划在自己的家乡———湖北荆州创办一所语言培训学校。经过两年多努力,他先后在湖北的荆州、沙市和重庆创办了3所语言培训机构,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在武科大中南分校,像何川这样在大学期间就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毕业后走上创业道路的大学生还有很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经历了一定的社会实践之后,对就业或者创业有了新的想法,根据自己创业的需要转读经济类或管理类的专业。

  侯兆杰是中南分校2004届学生,一开始在城市建设学院读土木工程专业。2005年秋季开学后不久,他有了到社会上闯一闯的想法。一年中,他做过酒吧服务生、网吧管理员、司机、保险公司业务员、酒店经理。最困顿的时候,他身上只有2元钱,甚至晚上在大街上席地而睡。一年下来,他赚了3万多元。一年的休学经历,使侯兆杰对自己毕业后的人生走向发生了变化———他规划着毕业后进行创业。2007年秋,复学一年后的侯兆杰从中南分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转读市场营销专业了。

  与侯兆杰有着相似经历还有已经在贵州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工作的陶萍。她原本是中南分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2级的学生,大三时休学,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她从普通的业务员一直做到公司的管理层。在社会上的一年实践,让陶萍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复学后,陶萍申请从最初就读的计算机专业转读市场营销专业。尽管现在已经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陶萍仍没有放弃自己想创业的初衷。“我不能一辈子打工,趁年轻还有一些激情干一番事业。如果成功当然好,若失败了还可以‘卷土重来’,也算是一次经历吧,因为我们毕竟年轻!”陶萍如是说。

  高校创业教育面临两难选择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单一的分配制就业形式已经被彻底打破。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方式被广泛宣传。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各地都陆续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另一方面,也逐渐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或者就业指导范畴,广泛对学生开展创业方面的教育,全方位推进大学生就业。但是,由于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存在“先天性不足”,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普遍缺乏,特别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创业教育教师更是严重缺乏。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导致我国高校中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普遍较少。高校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从事教育工作的,因此有成功创业经历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2007年11月,武科大中南分校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创造学》《成功学》《创业指导》等3门课程的专业教师,半个月时间内,应聘者寥寥,符合条件者是基本没有的。招聘条件的一个重要门槛,就是“要求应聘者除了学历或职称等基本条件外,还需要有‘成功教育’方面的经历和成果”。

  鉴于这种现状,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得不通过邀请一些企业老总通过讲座的方式进行。邀请企业老总作讲座,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显而易见的是,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仅仅通过一两次讲座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对学生的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当前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基本上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把创业方面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原则、知识等灌输、传递给学生,而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不够,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创业能力分析也同样不够。众所周知,鼓励每个大学生都去进行创业,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有创业的能力和创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应该加强针对性、个性化指导,而这种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应该如何开展,还值得认真探讨。



本文共分 [1]  [2]  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