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帽子  祝永亮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营销管理 » 正文

以公关为核心的品牌营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2-27  浏览次数:91
核心提示: 在这样一个需求多样化而产品、服务日益同质化的时代,如果一个企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产品营销阶段,那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毫无

在这样一个需求多样化而产品、服务日益同质化的时代,如果一个企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产品营销阶段,那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毫无疑问,营销的潮头正在从产品导向时代向品牌导向时代进行创新性的转移,营销能否着眼于增加品牌的价值,这在战略层面上便能分出企业的高低。同时,品牌营销是以广告为导向还是以公关为导向,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的营销行动和效果。


  公关新时代

  20世纪80年代,公关刚开始引进我国的时候,各行各业营销活动中的公关观念还很淡薄,广告还是一种非常容易创造神话的营销推广手段。

  1996年,TCL王牌彩电打出刘晓庆的广告后,销量一下子便上去了,迅速跻身当时彩电销售的前三名。但5年后的2001年,同样是TCL,同样是请当红明星为自己的手机做广告,但推广形式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广告还没有在电视上播出,媒体就已盛传金喜善要为TCL拍摄广告这一新闻了,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对这一广告的兴趣。这其实是TCL的营销设计,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公关先行,为广告造势,在广告还没出来的时候,营销的效果便已开始显现。

  TCL营销手段的变化,反映的正是从广告营销理念向公关营销理念的过渡。导致营销理念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市场的变化与竞争。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上,即非成长型而是同质型市场的竞争过程中,其营销手段的更替和运用的全面性要好于非成熟性的市场。公关进入中国后的初期,比较多地运用于高科技的IT行业,这是因为IT业是当时竞争比较充分的一个行业,而且由于众多外资公司的涌入,跟国际接轨的步伐也走得比较快。当发现国外的竞争对手并不是一味地投放广告,而是在公关上花了很多心思的时候,国内的厂商也纷纷引入公共关系。另外,很多企业经过危机事件后,也发现公关这个东西确实很重要。这两个因素加起来,就促进了中国公共关系的前进步伐。

  但如果从营销的角度来审视公关的演变过程,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些更为独特的东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消费者不再那么盲从,而是表现出极大的个性和自主行为。这时,如果企业仍然期待通过广告来引导消费者,其营销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但营销效果却有可能递减,两者之间形成的可能是一种反比关系。

  因此,时代的变迁,消费者的成熟,都呼唤着营销手段的创新。而新的营销体系的建立,其核心就是首先要给消费者一个有公信力、可信度比较高的传播平台,其次是以一种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出去。广告其实是一种自说自话的单向传播方式,只有在消费者还不成熟、判断能力比较低的阶段才能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而公关则利用媒体去说,利用专家去说,利用权威去说,让消费者接受一种态度、观念,从而导致公众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因此,在这样一个新的营销体系里,公关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个实施基础

  确立了以公关为核心的品牌营销理念之后,还必须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实施营销规划,也就是用什么创意的问题。其实,品牌的公关营销,它解决的是品牌价值与消费者认同、品牌传播与媒体宣传之间的关系。因此,实施的创意和方法就必须从消费者和媒介两个方面去找。

  具体到实施的层面上,要以公关手段塑造品牌,光靠公关公司的一厢热情和努力肯定是不行的,企业必须具备全面的竞争力,因为公关营销需要企业结构、管理层的认识观念这两大企业后台基础的配合,同时还要有媒介基础的支持。在实施以公关为核心的品牌营销规划时,这三个基础缺一不可。

  结构层面

  公关手段并不是“一指禅”,不是剑一出鞘便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如果企业本身结构层面上有很多东西不具备,公关营销往往无法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加速这些问题的爆发。

  成功的公关营销,它要求客户必须是一个正在健康发展的企业或组织,体系比较健全,在整体认识上不会有太多的不一致,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受到太多的干扰。只有这样,公关营销的创新性举动才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程度的回报。

  领导层面

  企业领导对品牌营销的认知素质层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媒介层面

  如果企业还是像防火、防盗一样来防记者的话,也是很难开展公关营销的。市场经济下的媒介,怎样予以重视都不过分,特别是那些有公信力、掌握话语权的“杀手级”媒介。在向受众传达信息方面,媒体与企业的功能和目标其实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说,企业说还有半杯可乐,而媒体则强调有半个杯子是空的。其实,媒体与企业经常是谁都没有错,只是两者在沟通上存在问题,这在联想裁员事件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对于联想来说,它期望公众把它的裁员举措当成正常商业运营的一部分,是在做减法,以追求更高的运营效率,而不是一件天塌了的大事。但媒体未必这么想,比如《经济观察报》就把联想的裁员解读为联想不裁员便难以为继。



本文共分 [1]  [2]  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