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多久,中国A股牛市就能走多久。"
这个姑妄言之的谬论,无论在投资银行的研究报告、经济学家随口胡诌的演讲,还是媒体的股评文章中,都四处可见,尤其是近期,这种呼声更是甚嚣尘上。
没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人民币升值的长征远未结束。本周一,即使在美元短暂反弹的背景下,人民币也不放过升值的机会,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再创2005年汇改以来的第74次历史新高,收至7.3942元。
但是中国A股牛市能否成为人民币升值途中的忠实伴侣,却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虽然目前A股还在进一步调整中,虽然A股的牛市还未结束。
或许,在冯小刚贺岁片《大腕》结尾时那个房地产开发商的精神病患者的扮演者--李成儒,能回答这个问题,据媒体报道,这个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先富起来的"大腕",就因在1993年错估日元升值到头,企图在1美元兑101.81日元时入场抄底,结果,日元升值到83附近,致使其彻底破产。
众所周知,日元升值至1995年,是"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的第十年、日元股市崩盘的第六个年头,同时也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的中期,数据表示,从1990年4月到1995年4月日元贬值时,日元已从158.47升到83.67,升值幅度达89.4%,而这段时间,无论是日本的股市还是房市,都是哀鸿遍野。
很显然,目前的机构投资者用人民币升值,忽悠中国中小投资者入场,要么是无知,要么居心不良。
当然,从历史上看,无论是从日本、台湾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还是目前中国A股的过去二年,本币升值都伴随着资产泡沫的膨胀,包括股市和楼市。这一点在中国尤其明显,2005年7月中国宣布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国A股随即见"底"。
在某种程度上,这两者确实有某种共同的特性,尤其是本国中央银行入场干预期汇率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央行干预,外汇占款投放,银行流动性泛滥,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产还是资产价格都有上涨的基础。
但是,在浮动汇率制下的本币升值,却未必有这种共生性,大量的外币流入本国市场,最后都被汇率消化,而且这种升值的结果,会对国内经济产生收缩作用,更不用说会推动资产泡沫。
而且,资金的性质不同,对资产价格的推动也不一样。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顺差,最主要真正地来这个国家的经常项目,尤其是本国的贸易贸易,或许这种资源来源会真实地推动经济增长和股市,但如果这些资金来自短期的投机资本,则对本国的股市未必帮助。
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弹性正在增强,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短期仍难结束,很显然,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帷幕还远未落下,但是如果以此来推导中国A股也将"一眼无际",则无疑于缘木求鱼,至少中国A股牛市的"先烈"──日本并未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