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政府主导派’的观点占了上风,他们的方案中的一些内容有可能扼杀医疗体制内部的活力基因,这让我有些失望。”10月末,医改第7套方案(即北京师范大学医改方案报告)的主笔、主张“市场主导”观点的代表人物之一、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顾昕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采访时坦言。
“史无前例的多元化”制定过程
“从今年5月30日八套医改方案在钓鱼台国宾馆秘密‘过堂’以来的几个月中,各方的激辩简直就像‘一锅粥’。”
顾昕口中的“过堂”是指当时由8家独立机构做出的中国医改方案接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下称“医改协调小组”)的讨论和点评。
2005年7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撰写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失败,并导致了普遍意义上的看病难、看病贵和明显的社会不公等问题,并建议以强化政府责任的思路来进行医改。随后,医疗问题应该由“市场主导”转为“政府主导”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2006年8月,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14部委(后增加至16部委)成立医改协调小组,标志着中国式医疗改革方案制定工作正式进入起草阶段。
为集思广益、保证方案科学性和合理性,2007年初,医改协调小组决定委托独立、平行的6家海内外研究机构参与制定医改方案。
2007年5月初,时任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的顾昕,受邀担任第7套医改方案的主笔。“有关部门5月1日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在一个月内做出一套方案,”据顾昕透露:“原因或许是有关部门认为,前6套方案较多地主张政府主导,且在很多方面趋同,他们想听听不同的声音。此次医改方案的制订过程的确史无前例地体现了‘多元化’。”
截至今年5月末,医改协调小组共选择了包括北大、复旦、北师大、人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麦肯锡咨询公司等8家海内外独立机构起草的医改方案。
据顾昕透露,5月30日至31日的“过堂”结果完全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原先主张“政府主导”的6套方案在最后时刻“临阵倒戈”,在当时所有的8个方案中只剩下一个半“政府主导”方案;其中,北大的方案一分为二,一半主张政府主导,一半主张市场主导。
6月,清华大学联合哈佛大学起草了第9套医改方案呈交到医改协调小组上报国务院,供决策层参考。
虽然9套医改方案中引入了包括“市场主导”在内的各方观点,使得医改方案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但目前“政府主导”趋势已明朗化。
政府主导趋势已经明朗化
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针对中国未来医疗体制改革不仅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更明确了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10月17日至18日,国家发改委牵头分别在南昌、天津召开了南北两大片区的“医改座谈会”(下称“1017会议”)。据悉,南北方各省区市的主管副省(市)长,发改委、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均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最终确定了医改方案将在融合9家独立机构草拟的医改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一套中国式的医疗改革新方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在“1017会议”上,中国式医改的原则性问题已经初露端倪。在提供与会人员讨论的医改方案文本中,“一个总体目标、四个主要原则和八大改革方向”被明确。一个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建立一个覆盖中国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四大原则,即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院管理、基本医疗服务;八大改革方向,主要包括医疗管理、运营、投资、监管体系、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
本文共分 [1] [2] 页
- 下一篇:糖尿病肾病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有新进展
- 上一篇:首个癌症疫苗申请上市 或将成为最贵疫苗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