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药分开”,“中央已经定了调子,下一步将考虑剥离医院门诊药房,医院最好不要有自己的药房,让患者到社会上去购药”。
这次报告鲜明指出应实行“医药分开”的原则,而在姚志彬看来,这是对此前争论不休的“以药养医模式是否应取消”问题的一锤定音。“中央已经定了调子,下一步将考虑剥离医院门诊药房,医院最好不要有自己的药房,让患者到社会上去购药。”
不过,姚志彬也表示,“医药如何分家”取决于如何让老百姓更便利,像非洲有些国家那样医院完全不设置药房,患者要提着装药的篮子上医院看病的方式显然也不现实。
姚志彬说,明年“新农合”的参合率有望从目前的83%提高至90%~95%,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全省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最低标准为62元,到明年,省级财政的人均补助标准将从目前的35元提高至45元,部分地市还实行了更具弹性的分档筹资、分档补偿制度。
他指出,胡锦涛同志讲话中提到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他说,近几年来广东在加大政府投入方面做出很多尝试。从2003年下半年至今,广东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已累计投入200多个亿,尤以农村为重点,先后在全国率先推出村医补贴、乡镇卫生院改制为按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等举措。他说,在支持农村医疗发展方面,省级财政每年投入8个亿,加上各级政府配套投入,初步估计每年有30个亿用于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姚志彬分析,报告中最重要的是四个“分开”原则,即“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原则。“根据报告精神,卫生部门将淡化‘政府办医院’的色彩。”卫生部门的角色将从“领队”变成“裁判”,不再干涉医院的经营事务。
他指出,报告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今后医疗服务主体仍然是公立医疗机构,但多种形式并存,也不排除公立医疗机构转化为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机构”。
声音:担心医生开的药“到处买不到”
市民:这样会不会降低医疗质量
“门诊不卖药,对市民是好事情,能省不少药费呢!”昨天下午,逢源街居民周先生听说这个消息后连说“好”。
周先生认为此举未必会造成不方便:“如今,广东很多大医院门前都开了药房,看门诊的市民出医院门凭处方买药也很多啊,关键是要组织好,政府部门不能放手不管,要监督好。”
公务员陈小姐表示,听说药品加价是医院“活命”的办法,“这样会不会降低医疗质量?”她又怕医生开的药难买到,“如果看一次病要跑几家药店才能把药买齐,甚至到处买不到,还不如多花点钱在医院买好,免得浪费救命时间。”
专家:让患者离“医”选“药”难落实
曾为全国几十家三甲医院管理者进行危机公关培训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胡百精表示,利益关系客观存在,患者很难离“医”选“药”。
他说,患者是否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费更多周折来购药,甚至是穿过多宽的马路、走多远的路?这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
“真正难以解决的是信息辨别、选择和确认上的可靠性。”
“药房开在医院门口,医生还是有指定权,信息平台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可比较性,譬如同一疗效的多个药品品牌,应在患者可接触的医院窗口有清晰展示,包括价格、具体功能、副作用等。”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