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休闲餐饮 » 正文

假做真时真亦假 真酒变“味”也不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28  浏览次数:118
核心提示:       正是: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本月初,广东省有关部门对今年1~10月份该市
      正是: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本月初,广东省有关部门对今年1~10月份该市部分超市及批发市场的酒类产品进行了市场监督抽查,共抽查了白酒、葡萄酒、露酒、黄酒、国产白兰地、威士忌(国内分装)、国产伏特加7大类酒类产品,总体抽查合格率为90%多,近一成不合格。抽检发现白酒不合格项目为酒精度、总酸等;葡萄酒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总糖、苋菜红、柠檬黄等;露酒不合格项目主要是酒精度、锰、标签等;黄酒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氨基酸态氮、β-苯乙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落网者”都不是假酒,只是由于质量不过关,被有关部门勒令整改。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起饮者的普遍关注。他们之间相互提醒:要尽量购买名牌酒类制品,坚决不给假酒和劣质酒任何机会。 
  我们知道,酒类市场是造假分子偏爱的地方。年年剿灭,年年滋生,其猖獗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他领域。以往,职能部门在整顿市场,突击检查时,重点和矛头往往对准造假窝点,集中打击那些假冒伪劣的酒制品。捷报频传之际,广大消费者似乎也能放下心来。孰料,问题竟然发生在最不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广东市场近一成真酒“下马”这件事,提醒有关生产厂家,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惜自己的名誉,不要心存侥幸心理,偷偷降低质量标准,任何松懈、麻痹的思想都可能会致企业于死地。 
       前不久,欣弗事件爆发,并在全国范围惹出人命官司。更令人震惊的是,由于承担不起太重的良心谴责,该企业老总裘祖贻竟以自裁的方式谢罪国人。人去矣,祸犹存。各地至今仍有零星报道“欣弗”害人的消息。这一连串悲惨事件,给世人留下难以泯灭的阴影。按说,欣弗不是造假企业,而且有报道称,该老总生前对质量抓得还是很“紧”的——企业的墙上至今还刷着“坚决贯彻GMP,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大幅标语,至于企业规章、质量手册等一样都不少。但是归根结底,裘和他的安徽华源还是栽在产品质量的泥潭里。这个沉痛的教训,足以引起天下企业的瞩目:在“质量门”面前,谁也没拥有轻易通过的“特权”。 
  广东劣质酒被查,也及时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在生活中,不但要防假的,有必要的话还要防“真”的。每逢节假日期间,总少不了美酒相伴,而恰恰是这个时刻,人们最容易放松警惕。所以,消费者除了坚决不买来路不明的酒,还要时刻关注职能部门发布的消费警示,对某些牌子的真酒多留个心眼。因为酒是直接入口的东西,一旦发生问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直接的危害。只要有质量卫士的严防死守,加上消费者心中竖起不消费假酒的“长城”,那么那些梦想发“假”财的家伙只能灰溜溜地退出市场。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定期都会在媒体上公布一批被勒令下架的产品。请注意,它们全部是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有牌子,有影响,其中甚至还有个别名牌的身影。这说明,职能部门不但善于发现假冒伪劣产品的举动,更善于防备正规产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在积极打假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真”产品的密切监控。他们的努力和辛勤不仅证明着“对消费者负责,让消费者放心”绝非空话,客观上也等于是悬在无良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