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休闲餐饮 » 正文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与监控体系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28  浏览次数:123
核心提示:     中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国家相继组织实
    中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国家相继组织实施了“一个计划、两项工程”工作,即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目的是确保城乡消费者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菜篮子”产品;两个工程:一是“三绿工程”——通过开展绿色消费、绿色通道、绿色市场确保食品流通业的质量安全,一是“食品放心工程”——重点是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和市场准入两个环节,使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改善。 

    一、加快食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认证 

    开展质量认证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管理食品安全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既有政府对食品企业的卫生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还有企业自身的食品卫生出厂检验,以及由认证机构进行的食品认证和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体系认证。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食品生产者与美国航天规划署合作首次建立了HACCP系统。1993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推荐HACCP系统为目前保障食品安全最经济有效的途经,HACCP体系是一个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性地确定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HACCP的控制系统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最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任何一个HACCP系统均能适应设备设计的革新、加工工艺或技术的发展变化,HACCP是一个适用于各类食品企业的简便、易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系。它是当前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它是由处于第三方公正地位并具备一定资质能力的认证机构,对食品和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储运、销售过程是否符合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供符合性证明的合格评定活动。其最具有特殊意义的作用是推动了标准化的贯彻实施,规范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食品是否符合标准,是由公正的专业认证机构作出的,可靠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为消费者信赖和政府信任。 

    2002年,国家认监委先后发布了《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和关于在出口罐头、水产品、肉及肉制品、速冻蔬菜、果蔬汁、速冻方便食品等6类出口食品企业开展强制性HACCP体系认证的规定。2004年3月,国家认监委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原国家经贸委、原外经贸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标准委下发了《关于建立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体系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农产品领域积极推行HACCP管理体系及认证。目前,正在组织或会同有关方面在一些领域开展HACCP体系认证的实施规则,规范相关认证活动。今后,更应该致力于HACCP体系认证范围的拓宽,从几类食品到所有市场销售食品,从沿海地区到内地,从大中城市到小城镇。总之,要使HACCP体系认证覆盖全国的食品行业,真正消除低劣食品的生存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食品质量水平低下的问题,为社会的全面小康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产品生产管理,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 

    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食品原料,包括食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过程,科学管理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和食品流通过程,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是全球食品管理、认证认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课题。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一直是“高产和低价”,劳动技能上凭借的是经验,技术含量不高,一般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都可以完成。来自农业部的资料显示,中国现在出口蔬菜也好、出口肉类也好、出口水产品也好,绝大多数都是一家一户在生产。加工厂或者是出口公司都是一家一户收来以后并在一起出口,即使是现在的“公司+农户”模式也难以避免粗放型原料生产带来的各种弊端。反观美国,以肉鸡生产为例,美国每年生产1400多万t,其生产区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特拉华到得克萨斯之间的区域,由农场统一饲养,饲料为玉米和大豆之类的高蛋白粮食,肉鸡在上市前在自动气候控制的房舍里长到7周大。然后再将鸡进行逐只检疫,合格的将再送人下一程进行宰杀、加工和包装。显然,要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加速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改进生产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上下工夫。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市化程度较低、农业人口占了人口总数的80%,这就决定了终结小农经济绝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人口将仍然占中国人口总量的绝大多数,一方面,要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这就必须保证农民要有土地;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然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如何有机地将二者联系起来?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让他们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了解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标准要求。但农民素质的提高单单依靠农民自身是不太现实的,它将牵涉到政府的产业政策、农村政策、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而真正实施起来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外一种模式就是通过市场竞争来推动国内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国外产品的大举进入也必然将加速农民对先进生产技术的掌握和对国际市场的了解程度。  

    农业部长杜青林指出,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认证认可工作至关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开创性的事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从无到有,逐步规范、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产品质量认证为重点、体系认证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农产品认证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树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和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王风清指出,2004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明显见成效的一年,农产品认证需求日益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申请认证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国家认监委与农业部共同组织开展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推进步伐明显加快,显著提高了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通过认证的农产品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信赖。实践证明,这种部际聯合、共同推动和积极运用认证的工作模式,有利于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利于减少行政成本,分散行政风险和责任,有利于政府职能从“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农产品食品认证是服务于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充分依靠和发挥农业部门的作用,是开展农产品食品认证工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今后国家认监委应该一方面按照国务院赋予的工作职能,对包括农产品食品认证认可工作在内的全国认证认可工作实施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按照共同实施的原则,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推动共同实施机制的落实,保证食品及其原料的质量。 

    三、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 

    1.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坚持准入标准,严格条件审查,不符合条件的,绝不发证;严格企业标准审查,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严格督促企业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监督企业出厂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2.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建立辖区打假责任制,确定专人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巡回检查。重点检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原料把关、食品出厂检验、不合格食品处置、食品标签和质量安全标志使用等重点环节,以及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的安全性评价等。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知企业整改,并要有文字记录。重点监管的企业至少每月巡查一次,对夜间生产的要突击巡查,其他企业要制定巡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3.及时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回访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及时组织生产许可证审查员和承担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获证企业进行回访,督促企业持续满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帮助企业分析不合格原因,并指导其整改。回访情况和发现问题的处理要有文字记录,纳入企业质量档案,动态管理。 

    4.严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年审工作各地要指定专人负责,按照便捷、高效的工作原则,切实将年审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按规定及时上报年审情况。对年审不合格的企业要监督其整改;对未按时进行年审或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且情节严重的,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 

    5.切实加强对农村和小城镇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检查监督专项调查表明,家庭作坊式、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和不具备检验能力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要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对每一个生产加工企业从生产销售方式、生产加工能力、供应对象和区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监督、引导生产加工企业遵守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要重点监控生产加工能力增长较快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监督、引导、服务,使其质量安全保证条件同步提高。在专项整顿中,要切实注重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切忌重处罚轻引导或只处罚不引导,坚决纠正以罚款为目的的查处行为。 

    总之,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大业,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食品、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在人们心中扎根、发芽;同时,以加入WTO为契机,以提高进出口食品质量为先导,逐步提高国内市场的食品质量水平,满足WTO同一国民原则的要求,快速达到食品贸易的发展目标,完成中国食品产业的飞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