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通则》目前已经通报到WTO,等待通过后即可提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昨天,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一场针对鱼龙混杂饮料市场的大网终于将要撒开。
即将公布的《饮料通则》将代替原有的国标GB10789-1996《软饮料的分类》,修订新标准的原因是,饮料市场在近10年内发展较快,新的饮料种类不断出现,原有的标准已经
不能适合目前的需要。据饮料工业协会有关人士透露,对标准的修订工作早在去年年初就已提上日程,《饮料通则》的报审稿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形成。据了解,征求过业内专家意见的《饮料通则》草案已经送交国家质检总局等待审批。但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表示,该标准还存在修改的可能性,最后的情况要以国标委的最终公布为准。记者在从饮料工业协会获得的《饮料通则》征求意见稿上看到,该标准将把目前市场上售卖的饮料归为11类,分别为碳酸饮料类、果蔬汁类、蛋白饮料类、包装饮用水类、茶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风味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固体饮料类,以及无法归入前10类的其他饮料类。
《通则》实施以后,目前市场上饮料名称混乱的局面将得到规范。以风头正劲的“功能饮料”为例,《通则》内并无这一分类,较为接近的是“特殊用途饮料”,即“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或加入具有特定功能成分的适应某些特殊人群需要的饮料制品。”该饮料囊括了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其中营养素饮料指的是“添加适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以补充某些人群特殊营养需要的饮料”,也就是说,届时诸如“脉动”、“激活”等添加了维生素、矿物质或氨基酸的饮料只能称为营养饮料了。
在《饮料通则》即将出台的同时,茶饮料、碳酸饮料、运动饮料以及植物蛋白饮料的相关单项标准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据赵亚利透露,《茶饮料》国家标准文本草案已开始在业内征求意见。记者了解到,这份征求意见稿对茶饮料的茶多酚、咖啡因、蛋白质以及果汁含量等指标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记者 蔡元元)
- 下一篇:北京启动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
- 上一篇:夏季买熟食注意看生产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