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闯市场到渠道为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产啤酒由原本的紧俏货突然变成了滞销货,大批的啤酒压在了库房里。当时,市场上90%以上的啤酒都必须通过烟酒公司专营,但啤酒如果卖不出去,专营的销售商却对损失不负责任。“闯市场是我们当时的惟一选择。”李福成表示,当时燕京购买了大批三轮车,雇人骑着三轮走街串巷为北京的小商店小经销商供货,燕京也因此成为全国800多家啤酒生产厂中第一家自购车上门为用户送酒的企业。“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市场方面的自主创新为燕京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国内外啤酒品牌“兵临城下”,各个品牌的质量、价格又都呈同化趋势,燕京的市场策略需要再次创新。2005年,燕京成立了城区办事处,并派业务人员深入市场基层店,一个店一个店的做工作。“过去一段时间燕京只管理一级销售商,但现在燕京的管理已经延伸到二级销售商,甚至是终端零售店。”李福成表示,这一创新举措使燕京的网络化管理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展,也保证了产品的市场高占有率。
2006年3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商品销量信息显示,2005年燕京啤酒产销量突破312万吨,进入世界啤酒行业前十强。而自从1996年,燕京以啤酒年产销量57万吨稳稳坐上国内同行业产销量第一的宝座之后,在此后的10年内,燕京再也没有让这一桂冠旁落。而这10年,正是国际资本和世界啤酒行业巨鳄们开始大肆进军中国市场,大量国产啤酒企业经历巨大市场冲击的10年。
“燕京在创建新型国企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按照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的说法,这条路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自主创新。正是通过在观念、机制、科技以及管理等方面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才造就了今天这家令北京人引以为豪的啤酒国企。
科技创新:从拿来主义到自主研发
与科研部门的合作,是燕京走上科技创新道路的第一步。早在1987年,燕京啤酒就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建立了正式的合作关系,将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转化为生产力并加以推广,其中“快速发酵”、“一段麦汁冷却”等科研成果在燕京得到了应用。
进入21世纪之后,燕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将科研部门的科研成果拿来使用,而是更多地参与到科研创新之中。2000年,燕京与江南大学合作研究,提高了纯生啤酒泡沫的稳定性;2004年,燕京通过和山东理工大学以及东北农大的合作创新,将每吨啤酒的生产成本降低了20元,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四年一度的慕尼黑啤酒技术博览会是全世界的啤酒科技盛会,有“啤酒界的世界杯”之称。燕京从“世界杯”上也获得了大量科技创新的信息。2005年,燕京派出30位工程技术人员前往参会,与各国参展商交流。这一向国外同行虚心学习的举措也给燕京带来了更大的回报:燕京的技术人员在回国后,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热能回收系统。该技术的应用,使啤酒生产的热能消耗降低了20%-25%,每吨啤酒生产可以节煤20公斤左右。如果按照燕京2005年312万吨的啤酒产量计算,全年燕京可以节约6万多吨煤。燕京通过科技自主创新,完成了从“拿来主义”到自主研发的发展历程。
自主创新:建设新型国企
据李福成介绍,2001年至2005年间,燕京的啤酒产量由170万吨增长到312万吨,增长84%;销售收入由38亿元增长到近81亿元,增长110%。而燕京的品牌价值和商标信誉也从10年前的12亿元,一路飙升到现在的152亿元。“燕京用20年的时间跨越了世界大型啤酒企业100年所走过的历程。”谈到燕京自主创新,建设新型国企的心得体会,李福成深有感触:“如果没有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企业不可能获得如此快的发展速度。”
进入2006年以来,大量国际啤酒巨头纷纷将中国作为其潜在的最大市场,并通过并购国内啤酒企业等一系列方式进驻中国市场。面对趋于白热化的啤酒市场竞争,自主创新无疑将成为燕京牢牢握在手中的最好武器。
- 下一篇:新能源开发:南阳秸秆造乙醇生产线投产
- 上一篇:休渔期从昨日开始 海鲜价格将小幅上涨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