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萍在车间操作。
王雪萍是名“万里挑一”的技术能手。去年年底,魏桥总公司在16万名一线职工中,评选出19名操作技术能手,王雪萍名列其中。
王雪萍是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第一棉纺厂细纺车间的一名普通女工,她的工作是为纺机换纱、断线接头及清洁机台。
细细的棉纱,飞旋的纱锭,6月12日下午,记者在车间见到王雪萍时,她正像一只轻盈的燕子,往返于一台台高速运转的纺机之间,哪根细纱断了,她手腕一抖,瞬间就能把断纱接上。
说到被人称为“万里挑一”,王雪萍腼腆地笑了。她说她能当选总公司的“操作技术能手”,源于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多思、多问和多练。
王雪萍是栖霞人,今年22岁。2003年7月刚进厂时,性格要强的她就暗下决心,在工作中多思、多问、多练,尽快成长为车间的技术能手。
王雪萍说,在外人看来,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其实里面也有很多的“学问”。比如断线接头,如动作不规范,不仅速度慢,还会影响产品质量,好的操作人员接出的纺线就像没断过的一样。
刚进厂工作时,自己一些操作动作总是不规范,她就暗暗观察师傅们的操作动作,晚上睡觉前一遍遍“放电影”,结合自己的动作,找出问题的症结,以便在第二天在工作中纠正。王雪萍的工友说,有一段时间,王雪萍揣磨一些操作动作都快“走火入魔”了,半夜说梦话讲的都是操作要领。
车间操作员宋玉芬对自己的这位工友非常钦佩。她说,不少职工总是被动地学习一些技术,王雪萍虽然性格有点内向,但在工作中却非常主动,敢于大胆向师傅请教。“只要师傅一到车间,她总有一些问题过来咨询,有些操作动作还要请师傅演示给她看。”
在厂里,王雪萍的工作干劲是出了名的。厂长张林强告诉记者,王雪萍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车间,最后一个离开。“她每天要看七八台纺机,一台长17米,一天下来,走的路程累计能有五六十公里。尽管如此,一有空闲,她还参加厂里组织的练兵活动,不断地提高操作技能。”
“纱锭的转速一般为每分钟16000余转,接头时动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把手擦伤,王雪萍接头速度很快,别人接10个线头至少需要42秒的时间,而王雪萍仅用37秒,而且质量有保证,这是非常不错的成绩。”张林强说。
王雪萍不管干什么都一丝不苟。2005年10月,王雪萍协助外聘师傅负责徒工培训工作。她总是提前拟定好每天的辅导内容和计划进程,并针对每个徒工的学习情况,专门制定了个人档案,把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一一记录在册,以便“对症下药”,跟踪辅导。有了这种好方法,她所带的徒工进步很快,其中大部分已成长为车间的技术能手。
因为工作用心,再加上勤学苦练,王雪萍刚进厂一个月就达到一级水平。两个月之后,在徒工操作比赛中,她又技压群芳,一举夺冠,被评为全厂“最佳徒工”。如今,她每月的纺纱量都在一万公斤以上,远远超出其他工友。
- 下一篇:山东青岛百万重金招募蓝领人才
- 上一篇:乌江水电:实施人才强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