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水果进口增长翻番,全球前三大平面显示器制造商之一的台湾友达光电落户厦门,对台小商品交易市场免税额度大幅提高……不管是台胞、台资企业,还是对台贸易公司,都在感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经贸的热度。海关总署与福建省政府签署《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一年来,厦门海关在发挥“海西”对台区位优势,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上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融入海西有作为,先行先试有突破,协同配合有举措,加强建设有成效。”福建省叶双瑜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对厦门海关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近日,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海西”,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敢于先行先试突破政策限制在全国唯一的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厦门大嶝市场经营台湾食品的盛达大卖场的张经理最近盘了一下帐,盘帐结果让他不由得喜上眉梢。由于10月1日起海关总署将市场游客每日可免税购买的台湾商品限额由原先的1000元提高到3000元后,当月公司营业额至少同比了增长20%。
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以国家赋予的可免税购买进口台湾商品的特殊政策,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访客,成为两岸民间贸易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两岸经贸的不断升温,原先的《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渐渐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厦门海关适时启动原《办法》的修订程序,将修订稿上报海关总署审批。同时向总署申请增设了“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专用监管代码,解决了市场进口货物付汇、进口许可证件等问题。最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以海关总署令发布,并从10月1日正式实施。
除了大嶝“新政”外,今年以来,厦门海关还在海关总署支持下,实现了对台工作的两个突破:一是将泉金、厦金航线客运船舶申报手续从六项简化为三项;二是将厦金、泉金航线旅客携带的台湾高粱酒限额从2瓶增至4瓶。这一增一减,得到了航运经营者和进出境台胞肯定和好评。今年前三季度,厦门海关监管厦金、泉金客运航线进出境旅客55.58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2.69%。大陆赴金门游游客也大幅增长,达到1.92万人次,同比增长了91.85%。
构筑海上高速路便利两岸贸易“17点30分,台湾水果从高雄搭船,第二天早上10点到达金门,换装船舶后,14点多出发,15点多到就到了厦门东渡同益码头。海关通关手续很快,即使夏天也无需使用冷冻柜。”10月25日,厦门地区主要台湾水果进口商之一厦门德源达贸易有限公司庄严总经理向记者介绍了通过对台小额贸易方式进口台湾水果的便捷。由于航程短,通关快,对台小额贸易已被誉为台湾商品出口大陆的“海上高速路”。
目前厦门海关所辖区域已有14个对台小额贸易监管点。它们在长期的发展中分别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业务,如厦门的台湾食品、水果进口和蔬菜出口,漳州的台杂货进口和活鱼出口;泉州、石狮的机械零配件、生产原料进口;东山的冷冻、鲜活海产品进出口等。厦门海关针对不同的货物特点,采取了“一对一”的便利措施。如针对鲜活商品船期紧、装船过程长、装载车辆批次多的特点,海关实行“先装船再报关”的通关模式,即允许货物进场后,海关凭车辆进场单、报关清单、准装单先到船边监管装船,待装船完毕后,企业再以实际数量正式报关。针对东山关区码头水质较差,出口活鱼在码头装船影响成活率的情况,海关特允许台轮到附近的养殖渔排装载活鱼。在海关的大力支持下,目前福建东山港已成为大陆输台水产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每天至少有2艘次的台轮停靠东山铜陵码头。考虑到对台小额贸易货物往往种类繁杂且名称俗语多,容易因申报不规范造成退单的情况,海关相应采取预归类和预审价措施,在申报前先帮企业做好商品归类工作,有效地简化了通关手续,减少申报差错率。
目前,石狮地区经营运作的对台小额贸易公司已由1家发展到5家,厦门地区今年新增4家,总数达到9家。今年前三季度,福建对台小额贸易总值4837万美元,同比增长了49.8%,其中进口3689万美元,增长了1.1倍。
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台企发展“海关允许我们开展不良品回收维修监管业务后,公司每年可以节约成本几百万美金。”10月24日,正在办理加工贸易手册的台资企业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贸易部高级专员游振忠告诉记者。办完手册后,作为海关支持“海西”建设“先行先试”工作之一的不良品回收维修监管业务就将正式运作,并将开全国先河。
据了解,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年生产出口PVC休闲、娱乐、运动产品上亿美元,其中约3%左右的产品因各种原因退货,根据合同该公司必须向经销商无条件回收。由于回收的这部分不良品绝大部分还有利用价值,而在国外开展拆解加工再利用业务成本太高,因此明达公司便向海关提出将这部分不良品进口到国内进行分拣、拆解、维修、加工后再出口。企业看似简单的要求背后,却是现行海关监管制度的空白,几乎每一步操作都要“突破”现行的规章制度。厦门海关遂为明达公司量身定做了一套全新的监管模式,同时特准该司位于厦门国际货柜码头的自用仓库围入码头港区作为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不良品检测维修业务,避免了企业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另建厂房仓库而产生较高的生产成本。
目前,全国4个台商投资区中有3个位于厦门关区内。截至2006年底,厦门的台资企业已达到1546家。为了让这些企业在海峡西岸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厦门海关不断创新监管模式,针对企业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大型台资企业翔鹭石化企业厦门有限公司港口仓储部蒋经理就曾深有感触地说,“厦门海关服务水平之高出乎许多台商的意料之外,他们服务不忘指导,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9月9日,全球前三大平面显示器制造商之一的台湾友达光电在祖国大陆的第二个制造基地———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使已成为全国唯一光电产业集群试验区的厦门,又向世界级的“光电模组王国”迈进了一步。不过,刚到厦门的友达却曾遭遇“水土不服”,面临着几乎囊括海关几大业务门类的20个问题,亟待海关解决或需向海关咨询。厦门海关得知此情况后,灵活地为其配备了一名“贴身顾问”———海关重点企业联络员小吴。小吴了解了友达的困难后,迅速协调组织海关相关部门,建议主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结果仅半天时间,一揽子问题全解决了。此外,翔鹭石化、翔鹭纺纤、腾龙树脂等大型台湾化工企业的进口大宗原材料也得到了海关的特殊待遇,对这些采用长期合约公式定价的货物,厦门海关变传统的以货物为单元的逐票货物审价为以合同为单元的批量审价,有效地提高了它们的通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