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模式里的期货影子
2007年,物产化工正式踏入了期货市场,作为一家贸易公司,由于在上下游都存在敞口,因此参与期货之初,物产化工曾经历过一段较为痛苦的过程。不过,整个物产集团曾有过参与期货的经历和经验,给予了物产化工较大的容忍度,使得化工品在整个集团内的期货参与度较高,涉及的产业链最广。
从最初的只是小单量尝试性参与,到后来逐步发现期货市场不仅提供了购销渠道,而且是转嫁风险和锁定利润的渠道,同时还是管理库存成本的渠道。据统计,自2014年至2016年7月,物产化工先后参与了大连商品交易所LLDPE、PP、PVC和玉米等期货品种的交易。
2016年3月,由于宏观利好推动国内商品市场整体上涨,物产化工某部门经营的PP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上涨了20%,部门现货库存也有所积累。此时,该部门希望在价格高位积极去库存,但通过调研发现,现货库存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为规避后期PP价格波动风险,公司决定进行卖出套保操作。
据介绍,该部门拥有PP现货库存300吨,成本6800元/吨。3月15日,公司在期货市场卖出开仓PP1605合约60手(每手5吨),开仓价位6907元/吨。4月8日,公司与下游客户协商以7150元/吨的价格销售PP现货100吨,且当日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平仓PP1605合约20手,成交价格为7200元/吨。4月15日,公司与下游客户协商以7100元/吨的价格销售PP现货100吨,且当日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平仓PP1605合约20手,成交价格为7100元/吨。4月18日,公司与下游客户协商以7050元/吨的价格销售PP现货100吨,且当日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平仓PP1605合约20手,成交价格为7080元/吨。
通过上述操作,不仅有效地规避了高库存带来的风险,将期货与现货合并计算,还给物产化工带来了2.41万元的盈利收入,达到了保值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物产化工作为贸易商,还常常利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紧密其与上下游的关系。
“循环管理”实现期货市场功能
在物产化工的实际操作中,一单期货交易从开始到完成究竟要经历怎样一个过程呢?
首先,由业务部提出交易申请,征求产研部意见后分别经过分管领导、总经理及董事长的审批,将其指令传给交易员执行下单,随后对风险紧密跟踪。交易申请审批通过后,原则上交易由产研部下单,业务部门需要自行下单的,应指定专人,填写部门《期货操作授权表》,并经期货风控委员会同意。下单人员根据审批后的交易申请进行操作,自行下单的业务部门也必须先审批再下单,且于审批当日将审批表交给产研部。产研部有权对所有期货账户交易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业务部门对行情进行认真研判后,在期货申请表上写明止损位和止损措施。当期货行情出现大幅波动时,由产研部专职人员提请风控委员会进行讨论,对当前期货和现货行情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出判断,并重新审核原套保方案是否继续执行,原下单人员按风控委员会的讨论结果进行操作。
产研部对操作方案中的期现总额度、盈亏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测算,直至操作方案执行完毕;若现货库存等方面出现较大变化(如现货库存增加或者减少、期货和现货不匹配),应立即报告风控委员会。由风控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每个交易日期货公司的结算账单,结合业务部操作,产研部制作日报报表报送风控委员会,并根据交易规模、持仓是否临近交割月等条件,适时提交大户报告、套保头寸申请、交割预报等期货制度相关的应对措施,以及根据账户资金变动情况及时提醒相关业务部门调度保证金。结合部门判断,关注期货盘面,针对行情的变化发现有可能导致不利交易结果或资金风险事项,产研部会及时通知相关操作部门,并报告风控委员会,由风控委员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物产化工制定了严格的授权管理制度,对敞口头寸进行授权,以规避由敞口头寸所引发的价格运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