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精美画面。 (视频截图)
《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纪录片广州抢先首映,导演表示——
11月28日晚7时30分,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进行全国抢先首映,比12月16日全国上映早了半个月。同时也标志着国内规模最大的纪录片展映——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正式拉开帷幕。接下来,从 12 月10日-18日,广州纪录片节将在影院、艺文空间和多所高校展映60多部国内外纪录大片,其中不乏广州本土优秀纪录片。
新快报记者 董芳 通讯员 陶明霞 曾洁
观众赞中山纪念堂观影震撼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宫博物院与央视记录频道联合摄制了3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于2016年初在央视播出,没想到竟在弹幕网站意外走红,片中的几位师傅都成了“网红”。而昨晚,《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版登陆羊城,可谓是从年头火到了年尾。
与纪录片相比,电影版有着完全不同的“气质”。时长86分钟,去掉了纪录片里的串联旁白,完全用师傅的同期声来呈现,更加真实动人,著名音乐人姚谦为影片创作的音乐也很动人。
此外,能在中山纪念堂看电影,对很多影迷来说也是一个期待。中山纪念堂是广州知名的文化地标,很多人却不知,它拥有宽22米、高11米的全国影院最大银幕,10000瓦放映灯泡,143台组合音箱,2000多个座位,观影体验很震撼。新快报记者昨晚来到现场看到,上座率大约有七成,很多观众专门坐在纪念堂二楼观看影片,“我预计屏幕会很高,所以专门买了二楼的票,果然效果很棒!”一位男观众说。影片结束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广州市民喜欢进影院撑纪录片
作为能饮“头啖汤”的广州市民,他们对电影反响十分热烈,开票不到半天就已售罄。
长久以来,中国观众一直将纪录片视为在电视上观看的免费资源。然而,在国外,早有纪录片的票房超过热门电影的先例。《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导演萧寒表示,此次电影版的发布,一方面是为了回应粉丝的期待,另一方面是希望能让纪录片作为一个真正的电影类型走进中国的电影市场,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
“纪录片一向是电影院的 弱势群体 ,没想到在广州有这么多人愿意为看纪录片买单,这为我们办好接下来的150多场展映注入了信心。”广州纪录片节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纪录片市场需要培育,希望有更多的市民能够走进电影院,感受纪录片的魅力。
据悉,在广州纪录片节展映期间,观众可以通过售票平台娱票儿、格瓦拉生活网进行购票。详细排期和售票方式将会在官方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平台“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公布,也会不定期推出送票活动,市民可留意关注。
【主创访谈】
“电影会像清泉一样, 流淌到你心里”
新快报:当初是怎么想到拍“修文物”这个题材?
萧寒:其实六年前就想做这个选题,是清华大学的雷教授在拍《故宫100》时发现的,他说这些文物修复师特别值得记录。但是等了四年,这个选题才被批准。
新快报:当初纪录片在弹幕网站火了,您有去看吗?
萧寒:我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弹幕网站,网友上传后火了,我们是跑去网站维权的(笑),结果和网站沟通得很好,网站反而成了这次电影版的联合出品方。
新快报:与电视版相比,电影版最大亮点是什么?
萧寒:电视版精巧,电影版有拙的感觉。我们拿掉了旁白,就是拿掉了主观的东西,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电影版的叙事更朴素,但剪辑上用的心血更多,100多个小时的素材,剪辑了半年多。
新快报:为什么选择广州作为抢先首映的城市?
萧寒:要多谢广州纪录片节的邀请。而且我上一部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获得上届广州纪录片节的“最受观众喜爱奖”,这是我最看重的奖项。
新快报:您对于票房有什么期待?
萧寒:我的梦想就是纪录片能走进院线,对票房不强求,我更看重有多少观众能走进影院。因为在影院,你是带着仪式感走进来,用心来碰撞,产生化学反应的。我希望观众能用心安安静静去看片子,它会像清泉一样流淌,流到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