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国际化要重在培养“具有中国心的世界人”。基础教育有两个问题永远无法回避,一个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另一个是“怎么样培养人?”
“国际化”一词率先在高等教育领域扎根并取得系列成果,近年来开始下移至基础教育,并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内涵、发展模式等形成较大冲击。伴随于此的中小学生留学热一再升温,且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在京、沪、广等地,打着基础教育国际化旗号的国际学校风生水起,纷纷抢占留学市场,以对外合作办学形式生发于普通高中校内的国际课程班也越办越多,基础教育国际化成为让人无法忽视的教育现象。
基础教育国际化为何如此深入家长之心?透过出国留学日趋低龄化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有4种诱因。一是一些父母不满当前国内基础教育质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尽早接受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二是迫于高考的压力。三是一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早接触不同于国内的新教学方式,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四是为了孩子在以后的就业能抢占有利位置。其实这4种诱因的背后彰显的是全球教育资源的国际间配置不均衡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化竞争使然。
基础教育国际化要谨防窄化和异化。虽然出国留学是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决不仅仅等同于出国留学。教育国际化不是走向同质化,更不是西方化,当前有的社会舆论对西方教育存在误解、美化、简单化现象。国际化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多方互动,既有引进,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也要将本国优秀文化成果向世界推广,从而达成跨国动态合作的过程。
基础教育国际化要坚持本国立场。国际化和本土化是基础教育国际化必须要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进教育国际化必须以维护国家的教育主权为前提,牢牢把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培养目标。一言以蔽之,坚持本国立场就是通过教育的交流、碰撞、融合、创新,培养本国所需要的国际人才。
谨防基础教育国际化演变为应试教育异化的产物。我们看到作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两大外显实体:国际学校和国际班,前者针对外籍招生的国际学校外,还有一批是打着国际学校的旗号,紧紧停留在外语特色和外教授课的学校,后者一般会通过对外合作办学引进国际课程。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很多都在行应试之实,这可以通过学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宣传中看出。这实际上是国际教育被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异化”的产物,是应试教育向国际蔓延,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宗旨。
应正本清源,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厘清目的和内涵。基础教育国际化到底要做什么?基础教育国际化就是培养留学预备生吗?肯定不是。因为今天我国基础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借鉴和模仿国外课程,更不是国外院校的国内招生代理。基础教育国际化应着眼于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实力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机制。
基础教育国际化要重在培养“具有中国心的世界人”。基础教育有两个问题永远无法回避,一个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另一个是“怎么样培养人?”前者指向的是教育的目的和追求,基础教育国际化也必须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
笔者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要重在培养“具有中国心的世界人”,所谓有“中国心”,是指有国家意识,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谓“世界人”,是指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通过对这一目标的回应,应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上,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理念,能够在异质团体中自由交流、主动成长。(作者王凯,系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