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136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德教育 » 正文

《远见》商道:为什么互联网大佬们越成功越焦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22  浏览次数:241
核心提示: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记者王思远)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都喜欢去造概念?从疯狂的双十一到不
 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记者王思远)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都喜欢去造概念?从疯狂的双十一到不久前马云提出的“五新元素”和新经济体,造概念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外在推动力和内在向心力?以及怎样判断一个造出来的概念是否靠谱?怎样看待新商业概念中这些泡沫等。本期话题是,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他们越成功却越焦虑,中美互联网商业中造概念有什么不同?

栏目介绍:“远见”是一档“互联网财经”主题的广播专栏节目,每周二、周五12:00在央广经济之声播出,周六日16:30重播。表现形式自由,提倡“原创+连接+分享”。“远见”会从商道、投资、前沿技术现场和热点话题讨论,邀请业内名嘴大和企业家,分享见闻经历或见识观点。看前沿趋势,与智者相伴。

本期嘉宾:李翔,资深商业财经出版人,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财经天下》出版人,其创办的《李翔商业内参》对中外财经互联网案例剥丝抽茧,对商道、趋势、有独立认知和判断,获得雷军、柳传志、马云等企业家的联合推荐。

主播:王思远,央广经济之声资深记者,先后供职栏目《天下财经》、《2号经济庭》、《央广财经评论》。长期关注互联网、消费和经济法律领域。

大佬们的焦虑症:电影可以不成功,但商场如赌场,要一直赢下去

思远:欢迎李翔。

李翔:大家好,我是李翔。

思远:咱们继续,上一集我们聊到一个话题,当这些新概念、新趋势出现的时候,它对商业发展到底有多少的推动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去判断这个新概念、新趋势是否正确?有那么一句话挺流行,就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经常看到马云、马化腾这些大佬们在一些公开的场合会犯焦虑症,比如马化腾经常在台上说,天天担心微信被干掉怎么办?

李翔:他那是得意的时候,因为微信已经起来了。我记得2013年马化腾最后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一个深度的采访。他说如果不是出来微信,腾讯也是战战兢兢,非常担心赶不上所谓移动互联网这一波,还自谦也只拿到半张船票。

思远:不光是他,比如说马云做阿里菜鸟的时候,包括周鸿祎做手机之前。

李翔: 移动互联网那一波确实让大家蛮焦虑的,李彦宏、马云都一样,我觉得和之前讨论是有关系的,就是对趋势的判断。

思远:大家怕方向判错了,对于企业家来说,焦虑是他们的一个常态,对于一个演员、一个作家而言,一部成名戏、一个好作品吃一辈子,就立住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错误就会毁了公司,对吧?

李翔:因为电影行业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则吧,是一个名导演跟我讲的,如果你能够做出一到两部被证明口碑、票房都非常成功的作品出来,市场、观众、投资人都会允许你一些适当的错误,可能口碑很差。但是商业最夸大的地方在于,这个游戏必须得不断赢,对趋势发生误判,没有赶上,就已经被遗忘了,资本市场给你的定价就不同了,舆论对你的判断也不同,这个我觉得太常见了。

思远:实际上不同的阶段有不同自己的焦虑,越大公司体量必须要提出“相对明确的,能够吸引资本,能够凝聚内部向心力”的概念。

李翔:而且这个所谓概念对于大公司而言,很大程度上是和战略结合在一起的。基本上讲到概念会提到趋势,可能要做出适应未来世界趋势的东西出来。

思远:不能逆潮流而动。

李翔:才能活得很好,投资人更认可你,用户更认可你,是这样吧。

为何中美企业,一个强于模式创新,一个擅长技术创新?

李翔解读:技术和模式是轮回,技术创新更“陡峭”,在实现商业“指数级”增长的前提下,创业者们更prefer模式创新;但模式创新遇到瓶颈时,必然回到技术创新。

思远:给我一种感觉,中美移动互联网商业发展得很发达,明显的区别是:在美国在做一个概念的时候,头两年说LBS等等一些基于技术的概念;而在中国,我发现近两年更倾向于商业模式这样一种概念的创新。一边是技术,一边是商业模式驱动,怎么来看他们的差别呢?

李翔:我觉得是阶段不同吧,大家能看到从去年到今年已经有很多人在讲,中国更需要的是技术创新,不是商业模式创新了。确实阶段不同,举一个例子吧,连锁酒店的例子,对于中国这样商业基础设施非常不发达的地方,之前大家住得国有宾馆,酒店的数量是比较少的,这个时候有人跳出来说,我来中国做经济型连锁酒店,服务经常出差所谓的商务人群,如家,包括汉庭,也能够实现指数级的增长,完成上市,商业模式的闭环。当大家可以通过做这样一件事情实现指数级增长,实现资本市场的回报,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激励就是做所谓商业模式创新,而不是做技术创新的,做技术创新肯定是更陡峭的事情。

思远:是一个窄门,是一个苦活。

李翔:商业模式创新到了一定程度,比较绝境程度之后,所有人又会回来想技术创新,它是激励机制决定,过去投资人还是看那些商业模式创新,O2O那一轮、共享这一轮,大家突然要去看技术创新,说要看一看你们的VC投资机构里面你们的合伙人,有多少人真正懂这些东西的,创业者跟你谈,能不能判断这个东西确实就是一个靠谱的技术创新,是吧?

思远:双方要有技术上的内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其实都是发展相当于一个软件一个硬件,它是一个轮回,比如移动互联网之前,有3Q大战、搜索大战、电商大战,中国互联网“野蛮圈地”的时代,大家更多挖技术.移动互联网带来另一波新的不一样红利的时候,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你会发现通过技术之外实现指数级商业增长的时候,大家有可能拼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发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又需要更高一层次的技术。

李翔:很多公司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起家,然后做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再向技术端延展,比如说滴滴,滴滴开始的时候,优步APP体验,设计完全是不同的,我问过相关的人,优步可以很轻松实现一键叫船,APP就可以出现这个钮,滴滴不可以。优步设计的时候,就是开放式可以随时加的东西,滴滴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件事情,集中式,从上到下,后台改一个东西到前端,会非常非常麻烦,滴滴发展到今天之后会发现,高增长,包括资本的认可,就得改进算法,叫车等待的时间从十分钟缩短到三分钟,背后是大量的数据工程师去计算、工作,滴滴就会从全世界挖世界上最好的数据工程师来工作,向技术端蔓延。包括携程,老牌的互联网公司,03、04年的时候,很多人看携程觉得说,你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但是有那么多的人打电话,不像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不是这样的玩法啊。到今天为止,也是加大了技术上的投入,你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永远停留在那个阶段。

  中国互联网的概念泡正整在破掉,那些正在受到挤兑和质疑的“准巨头”,是疯狂的骗子?还是不受限制的梦想家?

思远:别太严肃了,说点八卦的事儿。眼下你觉得身边最不靠谱的概念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看到中国互联网现在很多泡沫正在破掉,前一阵子,可能大家都关注到了乐视被媒体爆出资金链吃紧甚至断裂的传闻,甚至这个传闻说缺口可能达到了千亿级别,最后贾跃亭不得不出来公开澄清,但是也承认这个缺口存在。但说起来这两年乐视是中国互联网界乃是中国资本界无可争议最“妖”的一个公司了,无论是从模式还是从去年股价,在一片争议声中疯狂崛起,包括提了各种各样的概念,就属他提得最多。比如说生态化反,等等,有人就去点赞,要想在这一轮互联网生态之争破局就必须疯狂,必须要有这种心沉大海的勇气和魄力,也有人说不靠谱,乐视就是一个典型的PPT制造概念的公司嘛,怎么看?

李翔:其实“生态”这个概念它还是成立的,只是说乐视对很多概念进行再加工、再创作,苹果就是一个闭环,是开放的闭环生态。比如阿里、腾讯都做生态,生态化反等等,外部人其实不是那么了解,可能需要他们自己来解释,具体到底是什么?我自己觉得,很多公司提得概念还是相对大的概念,背后是趋势和战略。比如说VR是不是概念?AI是不是概念?但是暴风说做VR,到底能支撑多长久?很多小的创业公司都说自己要做VR,分享这也是一个概念或者是趋势,但是到底什么人能分享到?也有一种可能,你确实对趋势判断是错误的,那就没办法了。你看,百度在上一轮要连接人和商家,做了外卖,基于搜索和地理位置可能还靠谱一点,又做了O2O比较重型的,蛮疑惑的,百度做外卖支撑不起市场对它的预期。

思远:它的“标签”就不是那个了,说乐视扯到百度上。说回这个话题,前两天我们看到圈里知名记者宋玮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写得挺有道理的,在这里借用小晚(宋玮笔名)同学一个观点。做这两期我们有关概念话题节目的收尾,她是这么评价乐视这件事的:贾跃亭想法宏大,敢于进行资本游戏,敢破坏规则。因此有人说他是骗子,也有人说这才叫梦想家。但事实上他确实是一个极富冒险精神的人,而冒险精神也是企业家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学会驾驭风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