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该项目施工时间为2007年到2013年,总投资金额为6865万元,由新疆地矿局下属24个地勘单位共同参与实施。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总体技术要求,项目组完成了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研究,以及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矿产预测等各项工作。
该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以板块构造及现代大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首次提出新疆大陆由四大造山系、一个陆块区、三条主要结合带组成的大地构造格架,揭示了新疆大陆板块构造环境及演化,获得一系列原创性认识;
——对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在同一平台下进行了系统整合,编制了覆盖全疆的分幅1∶25万实际材料图、建造构造图,建立了系统的新疆地层、岩浆岩、构造格架,重新构筑了当代新疆地学基础研究的创新平台;
——系统分析了主要矿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规律,新构建了主要矿产区域成矿演化模式,新划分IV级、V级成矿单元,揭示了新疆重要矿种的区域成矿规律,对新疆主要矿产地的矿床类型、成矿时代、成矿环境等进行了研究,新划分出85个IV级矿带、107个Ⅴ级综合成矿远景区;
——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首次按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编制了5个时段矿床成矿系列图,通过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成矿作用分析,厘定了成矿系列;
——运用我国独创的“固体矿产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科学评价了全区23个矿种矿产资源潜力,并按500米、1000米、2000米以浅3个不同深度预测了资源量;
——潜力评价与勘查部署紧密结合,开拓了昆仑-阿尔金、西天山、西准噶尔等铅、锌、鉬矿等找矿新区,推动了阿尔泰、东天山等铜、铅锌、金、鉬、铁矿等深部找矿;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果突出,实现了铁矿、铅锌矿、钼矿等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新发现金属矿产地40处,其中大型、特大型金属矿产地8处,潜在经济价值5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