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不懈地用先进的、文明的、健康的文化充实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和关心流动人口文化生活等,让城市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更让现代文化如春雨般洒遍边城的每一个角落。
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8年来‘乌鲁木齐文化讲坛’已举办了500多场讲座,许多市民称它是乌鲁木齐市的文化品牌。”乌鲁木齐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计津对记者说。
为了满足市民对文化生活更高的需求,市图书馆创办了“乌鲁木齐文化讲坛”。8年来,新疆乃至乌鲁木齐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间艺人悉数登“坛”,和市民面对面交流,讲文化、艺术、历史,也讲古老的技艺,现代文化的理念春风化雨般滋润各族市民的心田。
家住南湖附近的的吐尔逊江是一位退休工人,也是“乌鲁木齐文化讲坛”的铁杆粉丝,他对记者说:“退休后没什么事,我经常来图书馆看书,只要这个讲坛有活动,我一般都来听。听了五六年了,收获特别大,我在这里了解了更多新疆的历史、文化,懂得自古以来新疆就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只有各民族团结、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
公共文化场馆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吸引力,扩大了正能量的辐射范围。与乌鲁木齐市图书馆一墙之隔的市博物馆近日刚刚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大展《全国八路军办事处史实展》,十几万市民参观了这个展览。记者在留言本上看到了这样的留言:“重温那段历史,看到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会激发各族群众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免费向公众开放以来,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每年都要举办50多场大型展览,每个月至少有两个展览。精彩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吸引各族群众纷至沓来。这里不仅传播知识,更成为对市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课堂。
11月6日至9日,张春贤书记在乌鲁木齐考察时要求: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乌鲁木齐的艺术院团以艺术的形式担起了传播现代文化的社会责任。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排演了以丝绸之路为背景,展示新疆各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大型歌舞剧《丝绸之路》,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不久前,市艺术剧院的首场民语惠民演出已在天山区上演。
11月18日,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秦剧团,大家正在忙着对现代秦腔《军医庄仕华》进行精雕细琢。副团长姚治华告诉记者:“今年夏天,这个戏和观众见面后反应不错。我们现在正根据专家和观众的意见进行二度修改,就是要更好地表现庄仕华全心全意为各族患者服务的大情大爱。下一步,我们要到基层进行巡演,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递正能量。”
社区文化生活更精彩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各社区的文化服务正在日臻完善。据了解,自2010年乌鲁木齐社区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启动以来,乌鲁木齐市政府组建的社区公益电影放映队一直在“扩编”,现在已超过70个,实现了全市580多个社区全覆盖。2013年,乌鲁木齐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引进了14套数字电影移动大棚,把放映时间由原先的6个月延长到9个月。乌鲁木齐市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春秋两季老百姓在移动大棚内看电影,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放映公益电影2万多场,观看市民近400万人次。
这些电影中既有热映的娱乐大片,也有红色经典影片,在许多社区,演什么电影,居民可以“点单”。“在家门口,不用花钱就能看到好电影,真的很幸福。前不久,在小区看了电影《真爱》,许多人都流泪了。新疆本来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家,我们应当用心呵护这份真爱。”11月19日,在沙依巴克区的红十月小区,居民陈国华告诉记者。
图书馆进社区让社区的文化味更浓了。11月初,乌鲁木齐市图书馆在天山区团结西部社区的分馆正式揭牌。居民们不仅能看到最新的图书、还能在电子阅览室免费看到近20万种电子图书。“过去,有些居民没事就去搓麻将、打牌,现在好多人来图书馆看书了。”团结西部社区一位工作人员感慨到。
据了解,乌鲁木齐市图书馆目前已在全市的部分社区设立了16个分馆,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
社区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正在改变人们的精神状态。2013年,天山区黑甲山片区管委会投资15万元新建了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了健身、娱乐的场所。11月20日,记者在这个文化活动中心采访时,遇到了穿着练功服的居民阿依古丽,她对记者说:“我经常来跳舞,不仅身材好了,心情更好。常来这里唱歌跳舞的姐妹们经常会比谁的衣服更漂亮时尚,没人喜欢黑乎乎的吉里巴甫服。”
流动人口同享文化服务
据最新数据显示,乌鲁木齐人口已超过350万人,其中领取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超过100万人。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说明乌鲁木齐的发展速度在加快,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同时也给城市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乌鲁木齐市采取市、区(县)、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联动的方式,建立完善社区广播站、阅览室、宣传栏和基层文化站室。他们还推动“广播电视进社区”工程,分批为天山区赛马场片区、黑甲山片区、大湾片区的17000多户住自建房的家庭安装了有线电视,并在全市10个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安装小喇叭400个,在社区设立流动人口维汉双语阅报专栏。与此同时,在全市10大公园、15个重点社区、10个商贸市场建立流动人口广播站。
近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专门为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发放了2000份维吾尔文版《乌鲁木齐晚报》、20台电视机、2000台收音机以及1000套维吾尔语版优秀影视歌舞剧光碟。
近两年来,随着城市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乌鲁木齐实施了移动电视覆盖示范工程,在BRT和公交车上统一安装车载电视,让流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成为现代文化的传播场所。
乌鲁木齐市还加大了宣传队伍的力量。在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社区(村),组建民语系宣讲队,针对流动人口中的信教群众,由民宗部门组织成立爱国宗教人士宣讲队。
艾和买提是和田人,3年前和妻子一起来到乌鲁木齐开饭馆,他去听过几次专门针对流动人口的宣讲,他对记者说:“刚开始不太想去,听了两次,觉得挺长知识的,后来就主动去听。人家讲得很有道理,老百姓嘛就想多赚钱过好日子,宗教极端思想祸国殃民,我们必须要坚决抵制。”
转自:http://news.ts.cn/content/2014-11/22/content_10743787.htm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梓枫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