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全科课程”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月31日,120名康城小学的新生迎来了他们的开学典礼。在这次仪式上,没有领导讲话,没有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发言,取而代之的是“萌萌”的教师自我介绍、欢快的互动舞蹈和别开生面的“气球文化周”活动。上述活动共同拉开了康城小学运营的序幕。
康城小学全面“移植”北京十一学校的直属小学——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教学理念、模式以及课程设置,首次招收的一、二年级共计4个班级,均采用小班化的运作模式,实施“全课程”教学。
所谓的“全课程”就是打破学科概念,各学科以“主题”单元的模式合作教学。
与我市小学通用的“人教版”教材不同,康城小学使用“北京亦庄实验小学”自编教科书,而其对知识的组合也更好地贯彻了“全课程”教学模式。
“比如第一个单元是‘春天’,那么,语文课上,孩子们就一起读春天的诗歌,并仿照写句子;英语课上,老师教唱春天主题的英文歌曲;数学课,学生们认识春天里的数学知识……所有的学科知识将在一个主题下进行,没有明显的割裂。”该校副校长李江婷说。
而翻开教材,其装帧设计也显得颇有新意。整本教材以绘本的形式呈现,卡通人物形象可爱、色彩鲜明,在每一单元的目录下,都集合着文字、歌曲、绘画、英语等多种契合主题的课程,如同一本内容充实的儿童读物。
“这本教材更贴近孩子们的认知规律,比如语文不再是单纯让孩子们记生字、学拼音,而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积累对生字的记忆。”该校语文教师杨慧琴说,“这样的教材也较好地实现了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减缓了孩子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同时,不分学科的教学设置也提高了对在校教师的要求。目前,康城小学一、二年级实行“包班制”,即一名语文老师和一名数学老师搭档,负责一个班级所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在开设的课程中,除戏剧、体育、音乐、英语等课程由专业学科老师讲授,其余的教学课时将全部交给两名“包班”老师自行安排。“包班”老师将扮演“全科教师”的角色,用“主题”单元式教学方式整体推进班级教学的进度,同时,老师的办公室就设在教室里,方便其与学生在课上课下随时沟通,拉近了师生距离。
除了康城小学,今年,我市第五小学、南湖小学也成为北京亦庄小学课程试点学校,与亦庄小学进行课程对接。
据南湖小学副校长胡君凤介绍,目前,南湖小学已在一年级开展“全课程”实验,在原有的“753”课程体系之上,进行“1+X”教学改革。
所谓“1’”就是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即必修课程,“X”即丰富的必修与自选课程。“1加X”是指,将语言文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学习、技术学习和体育与健康等七大领域中的人文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和技术学习进行整合,即将语文、品生、综合实践整合为全科实验课。整合后的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语言表达与交际、体验与实践、品德与习惯,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探究实践性课程三种性质。
“新的教育模式借鉴亦庄小学全科实验课程,通过主题模块的形式对课程进行统整,贯穿国家基础课程和联通品生、综合实践、校本阅读课程,能够对孩子全方位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胡君凤说。
据克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军介绍,今年8月,全区共有三所小学首批开展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革(即“全课程”改革),依据不同阶段取得的成果,“全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望在明年得到推广。
“推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革,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适合的课程领域,将老师的课堂注意力由全体集中到个体,同时,也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全方位发展。”李军说。
推广民汉统一编班 促进文化交流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双语教育改革,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加快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各民族师生间的交流融合及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今年秋季,克拉玛依区在十二小、十四小、十五小和南湖小学试点就近入学、统一编班,为明年在全区所有学校一年级推行就近入学、统一编班奠定基础。
同时,为保证统一编班的顺利开展,克区教育局精心设计课程实施方案,保证了少数民族学生一周开设5节母语课。选拔出担任母语、口语及援助课程的教师,并为试点学校配齐了中层领导;同时,克区教育局组织教研员深入试点学校跟班听课,指导教学,组织母语、口语和援助课程教师学习、培训,研究教材、指导援助课程教师辅导学生,并通过学校、教师、社区和工作组进行引导宣传。
8月,南湖小学新招入学生140余人,其中,31人为少数民族学生。在统一编班的落实过程中,31位少数民族学生被分配至四个班级,与汉族学生一同学习。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统一编班及小学生活,让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友谊,在开学伊始,南湖小学一年级各班推出了“交朋友周”主题活动。
班级内,新入学的孩子们要通过自我介绍互相结识,随后,通过互换礼物及一系列的游戏,孩子们在短短两周内就“打成一片”。
除了要让孩子们尽快融入班级,在学习上,老师也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了更多的关心。
“每周,学生们都要学习母语课,汉族孩子和少数民族孩子都要学习基础的对话维语,同时,除了任课老师,每两个班还配有一位少数民族援助老师,重点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南湖小学副校长胡君凤说。
依照规定,每日课堂教学结束后,南湖小学的老师还要进行“日教研”,对当日的教学成果及次日教学计划进行总结。而此时,双语援助老师也往往会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反映少数民族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以便任课老师在日后教学中进行改善。
“比如说,学到拼音‘n’的时候,老师会举例,‘n’像一个门洞。而由于民族文化差异,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并不理解门洞的概念。援助老师就会在日教研的时候提出授课意见,任课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意见也会进行调整。”胡君凤说,“因为教师的耐心和援助老师的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孩子基本都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
一年级四班的阿依江刚进入学校时,感到很不习惯,每天上学前都不愿进教室。当老师问起原因,阿依江总是说,自己就想在户外玩,觉得上学没有意思。
而通过“交朋友周”等活动的开展,阿依江渐渐接触了很多新的朋友,遇到学不懂的问题,援助老师也会一点一点地耐心教导,老师和朋友们的关怀,让阿依江越来越喜欢校园生活。
现在,阿依江不再不愿进教室了,反之,她总是希望早早来到学校。“我现在可喜欢上学了,在这里有好多的小伙伴,老师对我们也很好,在学校的时候我总是特别开心。”阿依江说。
“对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统一编班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利于更好地汲取、接受主流文化、现代科技文化等多元文化,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扬。”李军说。
转自:http://news.ts.cn/content/2014-11/21/content_10741507_all.htm#content_1
转自:http://news.ts.cn/content/2014-11/21/content_10741507_all.htm#content_1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梓枫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