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乌鲁木齐人民公园。(资料图片)
乌鲁木齐市民钱波虹提供的人民公园照片(摄于1976年)。
从城市景观你能见到一座城市的抱负?坊间流行的一个段子或许可以给出答案。
话说十年前,内地某市政考察团到欧洲取经,路经某城中央一大片草地时,该市长解释“别着急,可能他们还没规划完呢。”考察团回来后,这个城市就成了一个见缝插针的大集市。但十年后,该城市的市政考察团再次来到欧洲,再次路经某城中央一大片草地时,该市长撇撇嘴“这就是我们的规划”。
这或许只是一个关于城市公园价值变化的善意玩笑。但随着城市对街头慢生活的追求,公园这个从花园脱胎而来的公共绿色空间正被重新发现。
公园的进化史是一部从“小众”走向“大众”的历史,从最初的皇室花园到如今的公园,最大的变化,并不是公园里的绿树、小草、人行道、河流,而是公园已抹去其自身的专属意义,成为市民平等享有的公地。
3月14日,乌鲁木齐市林业局(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吕祥庆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探讨首府如何编织一幅梦幻般的都市彩图。
重新发现公园之经济属性
从绿地到诗意
记者:在今年的100件实事中,明确了今年的任务,“围绕建设美丽首府,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新增绿化面积3.5万亩,人工造林1.5万亩,封育抚育2万亩”。很明显,在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建设规划中,公园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反映一个城市的整体战略?
吕祥庆:一座成功的城市,要让每个选择到这里的人都愿意住下来,因此,环境、气候、景观对居住者至关重要。以前的思路是,先建好某个小区,开发那块地的房产,最后再看看能不能建个公园什么的。但是现在已经反过来了,先开发建设公园,把环境搞漂亮了,周边的开发自然就带动起来。尽管在主观上并非为了房地产而建公园,但是在客观上的确对它起到了作用。所以在开发一个大区域的时候,我们发现你单单讲开发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绿色生态落实下来,然后再决定我们的方法。环境好了,土地的价值提高了,招商就容易很多了,所以公园提升环境的价值越来越高,这应该是现在一个比较主流的思路——先改造,再开发,基本是稳赚不赔的。
记者:2014年,乌鲁木齐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程”“环城生态圈建设工程”“园博会申办工程”三大林业园林建设重点工程,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助力我市生态建设,在首府目前的公园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吕祥庆:从建国后陆陆续续的时间里一直到2000年之前,乌鲁木齐市一共建成了16家、总共占地12000多亩的公园面积,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在进入到2000年之后,首府的公园建设进入到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近几年的建设速度更快,到目前为止首府已经拥有27座公园,占地31000多亩,是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
在2013年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时,首府除了公园还建设了18个小广场,以及16000亩的广场绿地。这两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小游园小水面后,首府又增加了434个小游园,8000余亩地。可以看出这段时间,首府的公园建设进入一个高速阶段。近几年来,乌鲁木齐在环境治理和环境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乌鲁木齐市累计投入44亿元用于园林绿化及维护,投资规模创历史之最。
记者:美国波特兰市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公园,直径不到1米,却深受人们喜爱,在首府四处可见相似的小游园,它们的存在对于公园产生哪些交互作用?
吕祥庆:其实小游园就是公园的另一种存在,让“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成为现实,这样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
按照国家的规定,国家园林城市的人均公园绿地要达到9平方米,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人均公园绿地要达到11平方米,前者我们达到了,后者的差距还有些大。通过市内的小游园来努力弥补,当然大的综合性公园也要继续建设,但是由于小游园其自身的灵活性,它应该是主力军。总的来说就是要用“大公园”加“小游园”两条腿走路。
转自:http://news.ts.cn/content/2014-03/18/content_9449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