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摔坏这段时间多亏了你呀!”孟林森说。“您就别客气了,趁热快吃。”努尔古丽回答道。原来,努尔古丽和88岁的孟林森从2009年开始就结成了互助对子。
康泰社区位于和平路街道,有汉、回、维、哈等11个民族,多是市蔬菜公司等几个老家属院的职工。2009年底,社区倡议把民族团结纳入结对内容,4年多来,有82户居民结成了41个民汉互助对子。
康泰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光说:“困难有人帮衬,快乐有人分享,结对子让居民的心更近了。”
说起结对后的生活,努尔古丽感动得掉泪。“我就给孟爷爷做过几顿饭,其实他对我们家的照顾更大。”47岁的努尔古丽是一名保洁员,每月收入1000多元,独自抚养着女儿米拉。
有一次米拉在楼道哭,被孟林森碰到了,一问才知道原来米拉是因为没钱买教辅资料。孟林森悄悄塞给她100元钱让她买书。每到周末,孟爷爷还叫上大学的孙子给米拉辅导功课,这么多年,孟林森给米拉光买书的钱就有近千元。
孟林森每月退休工资2000元,和58岁的大儿子一起生活,儿子没有社保,靠打工谋生。孟林森说:“我们年龄大了,生活过得去就行,孩子们不一样,要让他们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赵光说:“这只是居民互助的一个例子,在这些民族团结互助对子的带动下,辖区各族居民更加和睦。”
转自:http://www.urumqi.gov.cn/znsx/jdxw/sgjs/174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