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4年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李克强总理表示,我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物价调控,切实防止对群众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综合分析,今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速维持回升态势,需求扩张对物价产生上拉作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刚性上升将对物价上涨形成推力;肉价震荡回升和菜价季节性波动将使物价上涨压力有所增加;全球经济复苏有加快趋势,国际上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反弹,需要关注输入性的通胀压力。
今年物价走势究竟如何?对于稳定物价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物价温和上涨 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彭森认为,政府定下3.5%的通胀上限的目标,是充分考虑到了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是一个比较严谨的目标。他对实现这一目标表示“非常有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认为,2014年物价涨幅总体温和。“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过快,供需基本平衡,这是对物价涨幅的最大约束。特别是货币政策稳健,粮食‘十连增’,都有利于稳定物价。”刘树成说。
国务院参事姚景源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我国物价整体上会保持一个低位平稳的状态,这种状态将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一,中央经济会议、两会都把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增收作为第一位任务,稳定了食品和农产品的价格基本上就能稳定物价;第二,当前我国工业品产能过剩,价格也不会上涨;第三,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样就不会给物价上涨创造一个货币条件。”姚景源分析说。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意味着将资源、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淘汰过剩产能后,能源、原材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从而增加了商品的有效供给,也就壮大了反通胀的物质基础。
姚景源指出,我国在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首先要下气力去解决高能耗、高物耗的产业,其次要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依赖,这样通货膨胀的风险也能降低。
全国政协委员李兰做客人民网时也表示,产能过剩已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结构调整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充满机遇。现在的一些改革措施产生的效益还未传导到企业,企业家对改善外部环境寄予了更多的期待,需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李兰说。
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认为,今年经济形势比较复杂,要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和防止突破物价上涨的上限,首先要把粮食生产稳住,把农业稳住。
对于我国实施安全、稳定的粮食战略,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建议:第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体系建设。第二,建立粮食贸易进出口预警机制和走粮食进口多元化之路,还要建立我国粮价与国际粮价联动机制,形成相对合理的动态比价关系。第三,应强化我国粮食战略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粮食保障机制,提高储备订单粮食收购直补标准。
转自:http://finance.ts.cn/content/2014-03/07/content_9410714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