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8时20分,在乌鲁木齐火车站,139名自治区机关干部乘坐5826 次列车,奔赴喀什、和田两地区基层乡村,开展为期一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记者 刘志龙摄)
“我们都做好了长期扎根基层的准备,出发时都带全了四季的衣服。”3月3日8时许,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即将乘车启程前往喀什叶城县萨依巴格乡的自治区人大法工委社会立法处处长闫江南,拎着两大箱行李正在准备上车。
当日8时43分,由乌鲁木齐开往和田的5826次列车正点驶出乌鲁木齐火车站,乘坐这趟列车的还有和闫江南一样奔赴喀什基层乡村,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139名来自自治区机关的干部。
闫江南说,自己是在新疆师范大学学的维吾尔语,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快速地融入到当地群众的生活中。
在启程之前,闫江南已经计划好了进村后如何开展工作,除了先走村入户摸查了解当地的情况,还想做一些关于扶贫、政策宣讲、年轻母亲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她希望此次到基层能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和实际工作,切实帮助当地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80后小伙史炀是自治区人大服务中心的一名科员,今年工作刚满三年,此次他也是到萨依巴格乡住村。史炀说,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村生活并不陌生,就是语言上还要加强学习,不过他已经做好了扎根基层的准备。
铁路部门为干部下基层提供便利
为了落实自治区党委的决定,乌鲁木齐铁路局为机关干部下基层乘车做出专门部署,在3月2日、3日、4日,连续三天在乌鲁木齐开往和田的列车上加挂车体,提前预留票额,开辟进出站通道,保证乘坐火车下基层的机关干部按时启程、按时到达目的地。
乌鲁木齐铁路局客票管理所副所长宋强介绍,截至2月28日,已经为四批共202名机关干部办理了车票,他们都是乘车到喀什、和田地区。
新婚女博士 瞒着父母下基层
3月2日,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工作组欢送大会上,国歌刚奏响,小丁的手机震起来了,她悄悄掏出手机,当看到屏幕来电时,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又把手机放进了口袋。
电话来自内蒙古,是小丁父母打来的。今年自治区党委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作为来疆不到一年的清华博士生,小丁主动报名申请第一批下基层。这个决定,她远在内蒙古的父母至今还不知道。因此,小丁执意请求记者不要透露她的真实姓名。
小丁是清华大学刑法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去年来到乌鲁木齐,供职于自治区纪委。今年1月,她跟丈夫领了结婚证,单位同事还没吃完她发的喜糖,就在公示榜上看到她的名字。
今年2月18日,小丁刚结束婚假,上班第一天,就向单位主动申请第一批下基层。3月5日,她就要跟7个同事,一同前往克州阿克陶县皮拉勒乡敦都勒村。
刚来新疆不久的她,对这片土地的印象是“民族和开放的融合”,她热爱并决定长期定居这里,因此总觉得在关键时刻应该“出一份力”。
这位大眼睛姑娘希望,她和同事的到来,能为基层带去一阵“清风”。出发前,她曾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关于当地的资料,又反复翻看了自治区党委发放的宣传材料,就是想“准确地让更多村民了解什么是现代文化,了解强农惠农富农好政策。”
“希望跟基层的更多村民交朋友,对于我来说,也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小丁说。
对于妻子的决定,小丁的丈夫表示理解。他们是同班同学,相爱5年,婚后买房安家的计划,也因为“远行”要往后推了。
“女儿在外地,父母都很牵挂,生怕孩子吃苦受罪。”小丁说,她是家中长女,是“爸妈捧在手心长大的”,考虑到不想让两位老人过多操心,小两口最终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每次父母打电话都说自己在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