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笔者来到杨敏升家,他正在摆满各种工具的工棚下忙活着。“我在制作三膜的玉米精量播种机。”已经有了双模和四膜的机子,为什么还要发明三膜机呢?杨敏升解释道:“我们这儿的地石头多、不平整。双膜机播得太慢,四膜机出苗率不好,必须大马力农机带,我这个三膜机既可以让小马力的机子用,还能提高效率保证出苗率。”
就是凭着这股爱思考的劲头,20多年来,他的大小发明已有100多项。
杨敏升的技术源于他对各种机械的热爱。15岁时,他把一块机械表拆了重新装好;1984年,高中毕业后进了哈日布呼镇的一家工厂,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电焊、电路维修技术,并掌握了操作车床的本领;1987年,看到电视机已普遍进入百姓家庭,他又到兰州学习了无线电修理。
1988年,杨敏升选择了回家务农,有一些技术底子的他开始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电视受磁化影像不清,他发明了消磁器;电器电容烧坏没有配件修,他自己制作零件;一般电器的触点都是锡焊,高温容易脱焊,他发明了“碰焊机”用铜来焊接触点,大大延长了各种电器正常工作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小型农机普及,他制作的人工、油压翻卸农用拖斗,因为省力省油,总是供不应求。
1995年,别人看他有技术雇他开收割机,他看到收割机在收割油葵时葵花头掉下来的很多,这样不但需要六七个劳力去捡拾还浪费果实。于是他试验着将收割台的托板加长、变窄,这样进入割台的葵花头多了还能装得下,只要一个劳力去捡拾就足够了。此后,全县的收割机都按照他的发明改进。
2000年以来,哈日布呼镇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以往的人工劳作已经无法保证及时收获,原来宽度不到1米的玉米单行收割机无法收割3米高的玉米秸秆。2003年,杨敏升对玉米单行收割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机械收割的效率。
2007年,杨敏升又成功改制了一台四行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原来的收割机转向不灵活,籽粒浪费严重,工作量较大,杨敏升花费了两年时间苦心研究,逐一改进,比别人二三十万元买的新机器还效率高。
出苗率是农民增收的关键,2012年,杨敏升将玉米双膜播种机的点播口由6个—7个改进为9个,种箱上添加压力杆保证了种子的下种精确度,适当减小了株距,这样一亩地的株数从以前的5000株增加到6500株左右,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出苗率。今年7月,这台机子再次被乌鲁木齐牧业机械厂看上。
谈起今后的发明,杨敏升笑着说,“我是个农民,我就想着怎么能增产增收,我想发明一种‘捡石机’,把农田里的石头和地膜一起捡出来,农作物的产量一定会增加,捡出的石头还能卖钱搞建筑。”
转自:http://news.ts.cn/content/2013-12/17/content_9078565.htm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小雨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