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市正在实施的“六大工程”,依靠博河和三座水库,欲打造大漠上一座城水相依的“水韵之城。“明年7月正逢博州成立60周年,那时你再来就会领略到‘水绕城流,楼立河畔,人游林中’的美景。”博乐市委常委刘庆告诉记者,在武汉国土规划系统的技术支持下,博乐市科学制定了城市发展战略目标。这是湖北省创新援疆模式,实施“双层全覆盖”带来的结果。
正是这样的创新模式,武汉市援疆人才发挥城建规划技术优势,率先建立了全疆首个集综合信息管理、地理信息框架以及三维数字地图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博乐市建设工程管理系统。刘庆说,这个项目有望冲刺2013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援疆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来抓,举全省之力开展对口援博工作。湖北省通过强化组织、高位推动,建立前方、中方、后方“三位一体”的工作体制;创造“双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互动共赢”的援助机制;“双结双促”民族团结示范工程和“名校嫁接”教育援疆模式;从而使新一轮援疆工作形成湖北特色。“双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互动共赢”的援助机制,通俗讲,就是动员组织湖北省上下全面结对支援。截至目前,湖北已有15个市、69个县(市)、65个省直部门、8个国家级开发区、9所大专院校、12所著名医院与博州地方、兵团第五师各级结为对口援建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对口援疆工作新格局。截至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到位援疆资金10.95亿元,超中央计划资金3.91亿元,超出55.55%。
在新的援疆机制下,衍生了“双结双促”民族团结示范工程。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亲自倡导,湖北各级领导与博州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结亲戚、结对子,促民族团结、促长治久安。”李鸿忠书记与博乐市小营盘镇乌图布拉格村党支部书记吐尔逊·艾则孜结成了对子,省委13名常委与当地13户少数民族家庭结成亲戚。今年春节期间,吐尔逊带着全家人到湖北走亲戚;古尔邦节前,李鸿忠书记特地托人给吐尔逊捎来古尔邦节礼物,两家人亲如一家成为一段佳话。
11月7日,博乐市建国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巴依尔,特地来到湖北援疆指挥部看望“湖北哥哥”。一年前,湖北援疆指挥部总指挥施真强与“博州妹妹”巴依尔结成对子。今年8月,施真强不慎脚跟腱断裂做了手术,正在恢复期间听说巴依尔病了,就不顾医生劝说,拄着拐棍去看望妹妹,巴依尔这才知道哥哥脚伤了。立冬这一天,兄妹俩一见面,巴依尔就赶忙把新买的驼绒皮鞋交给哥哥,又递上一双拖鞋关心地说:哥,博乐冬天冷,“你的脚有伤千万不能冻着,这是我做的棉拖鞋,你在家里穿脚就不冷了。”捧着“博州妹妹”亲手赶做的棉拖鞋,一股暖流涌上“湖北哥哥”的心头……
“对湖北医生我一百个放心”
11月14日上午,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高三(3)班正在上课,湖北援疆教师梅席一堂生动的化学课,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以至于下课铃声响都没听见。同学们特别爱上梅老师的课,每堂课他都会出一个有趣的“化学难题,梅老师的课有创意,让同学们开动脑筋。”王珏同学谈了自己的体会。
今年秋季新学期,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近千名像王珏一样的同学,搬进了湖北援建的新学校,开始了他们的高中学业。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直播平台,学生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湖北省优质教育资源了。这对于边远地区的博州青少年而言,接受现代优质教育是实现理想的最好途径之一。遍及博州大地的教育援疆工程,正在帮助数万名“博州娃娃”实现读书求学梦想。
行走在博州大地上,特色鲜明的湖北符号不时在眼前闪过——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武汉协和医院博州分院……湖北省智力援疆在博州留下的烙印,不仅镌刻在各族人民的心上,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
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湖北省积极发挥教育科技等方面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学校对学校,医院对医院”全覆盖对口支援格局,通过“千校手拉手”等活动的开展编织人才摇篮。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在食堂入口处,记者看到墙报上贴满了被大学录取的学生照。“今年,全校1046名学生参加高考,85%以上考上了大学,其中一本占36.7%。自从湖北教育援博后,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教导主任刘环环说。
“我儿子今年高考,以626分的高分被人大录取。大家都说儿子聪明、爱学习,其实,一大半是湖北援疆老师的功劳!”李女士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说。
在博乐市南城区,一座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一行大字赫然在目。2012年8月15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与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口支持交流合作项目正式签署。
通过搭建中高职对口升学的“立交桥”——博州中职学生可以通过湖北省高职单招及技能高考进入该学院学习。实现“读博州中职,上武汉高职”的中高职体系衔接。
“几年间,湖北省支持博州中职援疆资金达6000余万元,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湖北先后派出20多名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传、帮、带等方式来学校支教。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的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下,我们将竭尽全力打造‘博州湖北职教园’。”院长王晓丽告诉记者,通过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协调,学校企业深度融合”的职教园理事会办学体制,引企入校、办校进企、产教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
今年5月31日,博乐市妇幼保健站湖北援疆专家聂华教授协同超声影像科医生,为一名患者成功实施了生理盐水子宫腔声学造影术,该项技术填补了博州医疗空白。
为各族群众解除痛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湖北援疆医生最大的心愿。对此,受到惠泽的精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吐古丽·赛买提最有发言权:“一年前,我跟着援疆医生胡卫建学习,在胡大夫的帮助指导下,现在不但能独立上岗,还能发现一些疑难病症。”
统计显示,三年间在湖北援疆医生的引领下,博州卫生领域运用新技术、新项目56项;关节置换、创伤骨折等42项医疗新技术的运用,填补了本地医疗空白。低位直肠癌柱状腹会阴“切除术”,填补了一项自治区卫生领域的空白。“有他们在,我的手术就在博州做了,对湖北医生我一百个放心!”住在武汉协和医院博州分院的心脏病患者巴图尔正在做术前检查,他对责任心强、医术高明的湖北医生充满信心。
“在湖北学习是我永生难忘的经历”
眼看就要立冬了,博乐市达勒特镇达勒特中村一片棉花地里,还挂着不少绽放的棉桃,棉农葛庆勇带着几名妇女采摘最后一茬棉花:“今年春天气温低,村里许多棉花遭灾。采用金宏祥种业提供的新品种,每亩地增产100多公斤,多收了近1000元。今年我和8户农民种了760亩棉花,收入增加了一大块!”葛大哥双手捧着白花花的棉花幸福地说道。
两年前,武汉高农集团重组兼并了博乐宏祥种业,投入5000余万元成立了金宏祥种业公司。到目前,公司引进知识产权品种一个,开发棉花新品系50多个,打破了博州多年没有推出新品种的局面。“汉新”品牌获评自治区著名品牌,该公司荣获“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明年,该公司还将投入3000余万元建新品种研发中心。“智力援疆,科技兴州。”随处可见的标语不仅仅写在墙上,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变为现实。记者来到温泉县扎勒木特乡,见地头上堆了许多麻袋,十几位妇女正在拔萝卜。一位大姐双手一用力,拔出一个长约四五十厘米的紫色胡萝卜,她拎起一串说:“看!紫色胡萝卜比普通胡萝卜个头大,样子很特别。”记者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紫色的胡萝卜。“两年前,湖北省紫鑫生物科技公司先后4次派科研人员来温泉县,经过深入调研,在扎勒木特乡试种了200亩紫色胡萝卜。去年试种成功后,计划扩大种植面积2000亩,提取的胡萝卜色素出口欧洲。目前,紫鑫生物科技公司计划在温泉县建天然色素加工厂。”温泉县农业局副局长刘华明介绍说。
湖北省委、省政府围绕博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对口支援了一批智力建设项目,依靠“智力火车头”动力,牵引博州经济大提速。今年5月1日,在湖北省援疆专家李杰研究员的指导下,异育银鲫“中科3号”——鲫鱼鱼苗在博州孵化成功。这一成果,使良种鲫鱼苗种本地化繁育实现了新的突破,彻底解决了苗种靠外地引进“瓶颈”问题。这是湖北水产科学研究所对口支援博州实施的一项重大科研项目。
湖北援疆人,注重在援建项目中带队伍,在项目实施中锻炼和培养地方干部,采取“一带一、一帮一”结对子方式,提高人才素质。通过专题培训、插班学习、挂职锻炼、专项考察等多种形式,组织当地干部人才167批次、2798人、挂职96人到湖北交流与培训;开展59批次培训7786人,进行短期技术交流和指导;选派690名少数民族未就业大学生,到湖北参加为期两年的就业培训;全省28所高校,扩招当地学生210名。
记者在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中学见到艾克兰木·艾尼时,他正在用流利的普通话给学生上课。2011年,艾克兰木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参加特岗教师考试因国语不过关遭淘汰。2011年10月,他与博乐的300余名未就业大学生去湖北“回炉”。经过两年学习,国语水平突飞猛进,先后获学校讲课比赛第一名、“优秀学员”等荣誉,还常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中担任主持人。“在湖北学习是我永生难忘的经历,我感谢湖北人民真情援疆。现在,我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和影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湖北人民的援疆真情。”艾克兰木说,他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家乡培养人才。
转自:http://news.ts.cn/content/2013-11/22/content_8975522.htm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紫叶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