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康市,有一位淳朴、善良的母亲名叫管玉芹,连续14年,她用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多位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读硕士、博士;还通过书信、打电话等方式,鼓励在监狱服刑人员安心改造,争取立功、宽大处理。
故事要从1998年8月说起。当时,管玉芹和丈夫同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一天晚上,她和12岁的儿子郭航看到电视正播出一个瘦弱的男孩背着一大捆柴火,在山路上吃力地行走。字幕显示:董秀海,浙江缙云县人,今年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录取。父亲去世,母子相依为命,家庭贫困。
看到这里,管玉芹感叹道:“大山里的孩子上学都不容易,他还能考进清华大学,可见学习多么刻苦!”儿子在旁冒出一句:“那咱们就帮帮他。”于是,第二天下午,母子俩就到邮局寄出了第一笔爱心款500元。
至今,管玉芹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汇款单附言上写下这样一句话:“你上了电视以后,也许帮助你的人很多。但是你的学业还有四年,如果需要阿姨,阿姨愿意伴你走过这四年的求学路。有困难给我打电话。”
管玉芹没有想到,这张饱含深情的汇款单寄出半个月后,她就收到了浙江省公益事业基金会寄来的捐款收据;接着是受助学生董秀海从清华大学寄来的感谢信。
从此,管玉芹、董秀海经常书信往来。当得知第一学期的3000元学费还没有交纳时,管玉芹毫不犹豫地把家里的定期存款提前取出来,邮寄给小海。那年冬天,管玉芹担心南方长大的小海到北方生活不习惯,特意买了羽绒服、牛仔裤和旅游鞋给他寄去。董秀海回信说:“今天北京很冷,我的手都冻裂了。我现在正穿着你给我买的衣服,给你写信。那种温暖的感觉,真的从没有体会过。”
2000年,管玉芹所在公司破产改制,他们夫妇双双下岗。管玉芹夫妇四处求职,辛辛苦苦打工挣钱。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只要能节省几百元生活费,她就会寄给小海。这一笔笔宝贵的汇款,一句句温暖的问候,时刻鼓励着董秀海发奋读书。四年大学生活结束后,董秀海通过考试进入中央某国家机关工作。近几年,在管玉芹的鼓励下,董秀海一边工作,一边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如今已经获得博士证书。
自从认识董秀海以后,管玉芹的儿子郭航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刻苦学习,考入江西省南昌理工学院。管玉芹认为:尽微薄之力资助贫困山区大学生,是一件对国家、对他人、对教育儿子有益的善事。
从2003年起,管玉芹主动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取得联系,每年捐赠2000元,资助上海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贫困学生。每逢新学期开学,还给他们邮寄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每一张捐款单上,她都会写上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同学,明天我将为你的成就而自豪;我期望你将这份关爱传递,使之生生不息。”
今年春天,管玉芹心中充满着骄傲和自豪,她从经济、精神方面帮助的孩子不断传来好消息:上海复旦大学学生邝颖考上博士了;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生郭晓震被海尔集团录用了;在山东一家大企业工作的黄健即将公派出国考察……
14年来,管玉芹勤俭持家,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和化妆品,却把省吃俭用积攒的钱源源不断地捐赠给贫困大学生。在她家里,笔者看到了厚厚一沓汇款回执单,每张少则三五百元,多则数千元,总额在7万元以上。管玉芹说:“让孩子能在求学路上轻松一点,是我最大的愿望。”
转自:http://xjrb.xjdaily.com/jplm/frxs/955343.shtml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小雨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