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城事旅游 » 正文

丝绸之路地理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17  浏览次数:305
核心提示:  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後,再由各国商人

  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後,再由各国商人把一捆捆的生丝和一匹匹绸缎,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装裹,然後浩浩荡荡地组成商队,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的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经过青海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第一条是沿著昆仑山北麓到达安息(今伊朗),直至印度洋,称为南道。第二条顺天山南侧行走,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中亚和波斯湾等地,称为北道。但西汉以後天山北路又增加了第三条丝路,通往地中海各国,称为北道,或新北道,原来的北道(即顺天山南侧行走的那一条)就改称为中道了。

  丝绸之跆在新疆的中道,汉代的时候称为「北道」。如果以现代的概念来说,是从哈密经吐鲁番盆地的交河故城,沿天山南麓和塔里木河向西,到达喀什,经塔什库尔干出境。当中,高昌、交河、轮台、龟兹、疏勒,是「丝绸之路」中道上的历史名城。
  汉、唐时期的中道路线,比起现代的居民中心,更为偏南,有些路段已沉没在荒漠之中,比如在高昌故城以东的鄯善县境内,本有穷阿萨、克克阿萨古城与高昌故城东西相望,但如今这两个古城周围已经成为无人居住的荒漠。过去,汉王朝为了保证丝路交通的安全,解决戍边将士的给养,曾在库尔勒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屯田,那时轮台、渠梨一带,曾是阡陌纵横的农业垦植中心,但今天已经沦为一片茫茫硷滩,其位置是在今天轮台的东南面。从库车西行,经阿克苏到巴楚,在现今的公路以南,也有一列绵延的古堡,再如从伽师到喀什之间,在一片荒漠之中,考古工作者也发现过汉代的村落和唐代寺院。
  中道的风情和量址,今人遥想那已逝的岁月。
--------------------------------------------------------------------------------
 
  丝绸之路从甘肃的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首先便到达哈密。哈密古名伊吾,地处天山东部,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大门和咽喉。当年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马队,唐玄奘去西天取经的一行,马可·孛罗去中原的桑驼,以及历朝数不清的使者、商贾,都曹在这里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更不用说是丝绸之路的过客了。
  一提起哈密,立刻叫人想起鼎鼎大名的哈密瓜。维吾雨族人把哈密瓜称为「库洪」,哈密瓜在天山南北都有种植,怛品质最好的哈密瓜是鄯善出产的东湖瓜。


  哈密瓜历来叫「甜瓜」或「甘瓜」

  从鄯善县城出发,驱车向西南行驶25公里,便到达了这个著名的哈密瓜乡鲁克沁。
  这里出产的哈密瓜之所以上好,除了当地瓜农有丰富的栽培经验之外,主要是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适合於哈密瓜的生长、发育和糖分的积累。鲁克沁又名鲁兰、六眼泉,即汉代的柳中城、明代的柳城。它北靠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南临一望无际的库姆塔格沙漠,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它具有夏季的高温、空气乾燥、雨水稀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哈密瓜对于生态环境的特殊要求。元、明时代,哈密瓜
  巳在这里广为种植。不过,却一直没有哈密瓜这个名字,人们只称它为「甘瓜」或「甜瓜」。一直到200多年前,哈密王将他管辖下的鄯善出产的甜瓜,当做「贡品进献清廷,据说皇帝吃了以後,十分高兴,便问:「这是甚麽瓜?」身边的臣子不知道具体产地,只知道是哈密王所献,便信口回答:「哈密瓜。从此,哈密瓜便「定名。想当年,丝路过客恐怕也早就吃过它的「甜头」了。

  吐鲁番一场一沟盛产葡萄

  一提起新疆的特产,人们自然会想起「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这句话,离开了哈密继续西行,吐鲁番的无核葡萄,又该是丝路过客的另外一大享受了。
  葡萄对于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只要保证充足的日照,水分充份,生长期气温较高就行了。吐鲁番盆地的自然环境正符合了这样的条件,而种植无核葡萄最多的是「一场一沟」,一场指的是鄯善县东湖园艺场,一沟就是著名的葡萄沟了。
  吐鲁番市北的火焰山峡谷,是一条不太深的切蚀沟,但见一条清澈的溪水由北向南淌了过来。从沟底望过去,层层叠叠的葡萄园依著山势布满了山坡,在万绿丛中,又有些村舍小屋错落其中,那就是葡萄人家了。

  高昌故城残存台基可能是麴氏王朝宫殿遗址

  离开吐鲁番市东行,进入平坦的戈壁後约40公里,穿过一片绿洲,保存比较完整的高昌故城遗址在望。
  高昌故城的城墙还可以看得清楚,通过西城门进去,登上一个高处了望,只见西面都是断垣残壁,几乎望不到尽头。原来,高昌故城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城墙周长有5公里多。
  全城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3部份,据说那布局模仿唐代的长安城。到处走走看看,你会发现外城的东南面和西南面,各有一处寺院的遗址。
  城正中偏北是一个用红土坯筑成的高台,遗下的残破台基就有15米高,附近发现过雕有图案的石础和绿琉璃瓦片,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是麴氏王朝的宫殿遗址。
  来到外城的一个广场上就热闹了,摊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有人猜想,当年的贸易集市,可能也就在这一处。
  第一个高昌国(公元442~460年)是匈奴人後裔沮渠氏建成的,继之而起的是阚氏高昌国、张氏高昌国、马氏高昌国和麴氏高昌国。其中以麴氏高昌国在吐鲁番的历史上影响最大,共传十个王,历时141年。唐朝建立不久,麴氏高昌国由麴文泰继位,他依仗西突厥做後台,看到高昌地处丝路要冲,贸易比较发达,便乘机勒索苛税,还时常扣留西域各国到唐朝去的使者与商人。唐太宗为了维护丝路的畅通,巩固西域的统一,便派了侯君集率大军攻高昌,麴文泰给吓死了,其子被迫投降。

  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大量文物

  看完高昌故城,当然不能错过在它旁边的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50年代以来,这一带发掘了100余座古墓,出土了乾尸上百具,取得了从3世纪至8世纪的大量文物。据说大部份已经转送乌鲁木齐的新疆博物馆收藏,但留在这里的也不少,可见其总数量之多,
  没想到那些出土的生产於公元5世纪至8世纪的古代丝绸,颜色竟会保持得这样鲜艳夺目,图案竟会设计得这样典雅美观,而这些绢、纱、锦、缎,可以说是丝绸之路上最有代表性的文物。此外还有彩绘俑、壁画、汉字文书等等,都十分精致。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巳国。」这个「阿耆尼」来自梵文Agni,即汉文史书所称的「焉耆」,《前汉书》记载:「焉耆国……近海水多鱼。」《後汉书》记载:「焉耆……四面有大山,与龟兹国相联,道险厄,易守,有海水,出入四山之内。……两处所称「海水」,指的就是焉耆县东面的博斯腾湖,在维吾尔语中,意思是「绿洲湖」,这个面积980平方公里的大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从焉耆城顺著开都河(即流沙河)向东流的方向,我们前往博斯腾湖,沿途没有公路,汽车在农村小道上颠箕,十分难走,好不容易走完20公里的路程,见到湖水像大海似的横互眼前,湖面不静得像一面镜子,还有几只小白鸥在湖面飞翔。
  博斯腾湖盛产传统的鱼种大头鱼和尖嘴鱼,肉嫩脂多,而且身体特别大,小的有几公斤,大的更达十几公斤,只是到了1966年,湖滨成立了水产养殖场,自己孵化鱼苗,大量放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人淡水鱼,後来还从长江引来鲤鱼、鲫鱼、扁鱼,品种增加到13种,产量也大为增加。难怪湖上有许多捕鱼的渔轮呢!

  在焉耆古国遗址出土的头像

  从焉耆县城南行40华里,便是四十里城子乡,据专家认为,焉耆古国当年的首府,就在四十里城子。
  故城遗址正方形的土筑城墙还相当完整,规模不小。只是城内空空荡荡,连断垣残壁都没有留下,仅有高高低低的士墩,估计是建筑物的台基。据悉,考古学家曾在城内找到唐代开元铜钱,证明早在公元8世纪这个古城就存在了,事实上,从公元5世纪到8世纪,名僧法显、宋云、玄奘、慧超、悟空等都先後经焉耆西游。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过,焉耆国有伽蓝十几所、僧徒2,000多人。随著佛教的东传,印度文化在焉耆有相当大的影响,而「文字」则取印度,微有增损。
  在离四十里城子西面约20公里处的「千间房」出土的头像,明显地具有权陀罗艺术风格。其中一尊菩萨头像高鼻深目,细长肩毛,眼睛微闭,小嘴厚唇,像印度人或中亚人。「千间房」有如「千佛侗」,看来这里曾经有过许多庙宇,但平地上仅留存若干土墙而已,祗是在山梁上有一些洞窟,仔细寻找,发现有彩绘壁画的残迹。

  库尔勒虽处沙漠边缘夏秋瓜果不断

  背靠天山山脉的库鲁克山,面向开阔的塔里木盆地的库尔勒,因为天山挡住了北来的寒风,塔里木河西岸的原始胡杨林又阻止了南来的风沙,在地理上得天独厚,气候温和,大部份时间风和日丽,加上谁源充足,土地肥沃,自古以来便是南疆理想的农耕之地。
  库尔勒建城的历史不长,公元1758年,清廷在库尔勒设立三品官统治,属焉耆县管辖。民国后于1929年首次建县,50年代初人口只有4,700人,如今库尔雨勒市己有10多万人,成为占全新疆四分之一面积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
  库尔勒市市区城市规划相当规整,大街上见不到古老的房屋,马路两旁植满参于的白杨树和各种果树,让人一望上去便感到满目清凉。
  这个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洲城市,从初夏到秋未,瓜果不断,最先上市的是桑葚和杏子,然後是樱桃、李子和蜜桃,接著是西瓜、葡萄、苹果、哈密瓜和无花果,最後「出场」的才是著名的库尔勒香梨,库尔勒香梨的原种,原来是引自内地,据史料记载,早在两三千年前,淮河和黄河流域已大量种植梨树,张骞通西域後,将西域的葡萄、核桃等引人内地,而内地的一些农作物与果品也同时传入西域,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于公元7世纪便在库尔勒和库车一带亲眼见到许多梨树,这说明通过丝路上的交流,内地的梨种也早就在西域「安家落户了」。

  库车是古龟兹国首府,巴扎极热闹

  离开库尔勒西去,途经汉朝轮台的遗址,穿过一片金黄色的葵花田之後,便进入戈壁,并且见到烽火台,还有碉堡似的废墟。当然还有几匹兀立的懒洋洋的骆驼。
  库车老城那中亚风格的清页大寺,以其圆尖塔建筑散发出西域色彩。新城紧靠著老城而建,街道宽阔,绿树丛生,而建筑物却具有现代色彩。最奇特的是有一种可载20多人的「公共马车」,在老城与新城之间来往。
  库车在汉代是龟兹国的首府所在地,当时,龟兹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第三大国,其地域包括今天的轮台、库车、沙雅、拜城、新和五县和阿克苏市,并以库车为中心。
  龟兹地处西域中心地带,扼守丝绸之路中道要冲。它历来是西域文化苦萃之地,也是著名的歌舞之乡。
  到了库车而不游巴扎,那就不能尽情体味库车古老的乡土风光之妙处。老城的巳扎,中午时分人最多,大街小巷都挤得水泄不通。沿途只见五行八作,分门别类,以类相聚,各占一隅。有的小巷专卖帽子,花色品种齐全之外,更富地方民族特色。有的小巷却都是理发铺,别的地方人声喧闹,这里却很安静。忽然从一个大院传来满耳的「哞哞」、「咩咩」之声,原来这里是牲畜市场……
  从库车县城西行约9公里,在通往拜城县大路的山口,有一座西汉时代的烽火台,台下竖起的一块牌子上写著「克孜尔乃哈土塔」,在维吾尔语中,「克孜尔乃哈」是「女儿留下」之意。
  而库车县城北18公里处的苏巴什故城遗址,分在库车河两岸,东西对峙,形同肺叶;河两边各有三座佛塔,围绕着每座佛塔,有庙宇和佛洞,两处遗址总面积不小,约有20万平方米,但并没有发现古代城市所不可缺少的城墙,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寺),同名昭枯厘,而东西相应。」原来这就是唐玄奘讲过经的昭估厘大寺。

  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精美

  中国最西部的大型佛教石窟克孜尔千佛洞,距库车县城70多公里,它的建窟年代,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克孜尔千佛洞巳编号的洞窟,共有236个,由于历史上的大破坏,塑像已经没有了,好在壁画虽残缺,怛仍有较完整的,可供观赏和研究之用。
  单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克孜尔千佛洞的许多单幅画面也十分精美。在第38窟,洞口上部的说法图上的一尊菩萨,完全是以细线勾划出来,上身全裸,简洁的线条所描出的匀称形体完全合乎人体解剖部位。

  替妃墓其实并非香妃埋葬地

  从库车往西南行,经过阿克苏,来到中国最西端的都会喀什。喀什有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便是距喀什市区10公里的「香妃墓」,这个始建于17世纪的伊斯兰式古堡,保护得十分完好。
  关于香妃,有种种传说。但根据史料记载,香妃的直系亲属,如其兄图尔都,是协助清廷平定喀什叛乱有功於朝廷之人。公元1759年,图尔都因讨贼有功,封为辅国公,其妹随他赴京,不久被选入宫,初为贵人,因为是和卓氏之女,被称为和贵人,继而升为嫔,又晋封为妃,称容妃。在乾隆诸妃中,名列第三。又因为传说她遍体有香味,故又称为「香妃」。
  其实香妃并没有葬在香妃墓,她死之後,葬於河北遵化县的东陵。清东陵的容妃墓里,最近发现容妃棺木正面和侧面有手书的阿拉伯文金字,可辨出「以真主的名义……」等字样。

  喀什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方之一

  在喀什市东北约30公里处,有一座废弃了的罕诺伊古城,从古城往北再走几公里,越过乾涸了的恰克玛克河古河道不久,便看到一座卵圆形的大塔和一座覆斗形的巨大高台,这就是莫尔佛塔了。这两座千年不倒的遗迹,是古代疏勒国佛教徒们的杰作。
  根据佛教东传的历史,喀什是佛教最早传入的地方之一。有人认为,远在公元2世纪以前,这里便已有不少佛教徒活动;有的学者还认为公元之世纪初期疏勒国国王安国的舅父臣盘便是信仰小乘佛教的佛教徒,安国死後他被国人拥立为王。一般认为,在疏勒国国王中,他可能是第一代佛教徒。
  佛教传入喀什噶尔以後,一直延续了八、九百年,到公元10世纪才被伊斯兰教所代替。
  离开喀什,经塔什库尔干,丝绸之路新疆中道行便出境了。


--------------------------------------------------------------------------------

  丝绸之路往新疆的南道,曾是中国汉代出阳关通西域的交通要道,也是一条最早的国际交通大道。远在2,000多年前,金发碧眼的西方人,携了猫眼石、龙涎香和象牙,赶看狂吼的狮子,穿过荒原戈壁,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而汉朝的使团和商队则满载著丝绸、瓷器、铁器,措这联盟的斜交文书,也络绎不绝地在沙海大漠中西行,踏遍西域三十六国……
  而後来,有两位世界级的探险旅行家--中国的玄奘、意大利的马可·孛罗,先後以九死一生的经历,为这条己经没落的古道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在汉、唐时期,进入新疆境内的丝绸南路,一般多是从甘肃敦煌的阳关出发,横穿足有500多公里的「白龙堆路」(即今日的罗布泊一带),过楼兰国,到达若羌的。

  横穿罗布泊的沙漠戈壁,一直是丝绸南路上的头道险阻。後来,南道的废弃,中道和北道的兴起,便和这段充满危机和死亡的险途有直接的关系。
  可以这样说,即便在通讯和交通部十分发达的今天,要闯过罗布泊的漫漫沙海,仍然是十分艰难的事情,因为其中没有确定的路面可循,更没有路标;而且时常碰到流沙埋陷车轮,因而一天最多也只能行走数十公里。再加上漫无人烟、无水源、无草木,旅行者随时都会陷入死亡陷阱。
  正因为如此,今天的游客如果想要目睹罗布泊古海和古楼兰王国遗址的风采,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除非专门做探险旅行,一般人都会从敦煌出发,南下入青海省境内,再西行翻过阿雨金山,前往若羌。

西汉伊循城曾成为军垦基地

  接近若羌县城,便有了绿洲。因为这里靠近阿尔金山,炎炎的夏日将高山的积雪融化,注入了长长的河道。
  在丝绸南路仍然兴旺的时代,今天的若羌一带,曾属鄯善国的地界。在县城东北的70公里处,有一座古城遗址,有城堡、烽燧、寺院和民居的残迹。离「城」不远,还有一片灌溉渠网的遗迹,覆盖了近2万亩地面。不少人认为这就是西汉时期的伊循城的故址。汉王朝为了加强对鄯善王的统治地位,同时也便于维护南道的畅通,便在这里设置了军垦基地。
  说来也巧,2,000多年之後,米兰又成为现代农垦兵团36团的「屯田」之地。只是垦地离「伊循城」北移了10多公里。

  且未曾是子民230户的古代小国

  离开若羌,沿著公路西行,看到几乎全是沙漠和戈壁。养路工人虽然一年四季不停歇地固沙护路,但仍然挡不住大风季节时的流沙侵蚀路面。
  车行370公里,到达且未,这是一座靠车雨臣河滋润的县城。在西汉时期,且未和附近的楼兰、若羌(远离现在的若羌,在接近阳关的沙漠中)一样,都是西域的小国。根据《汉书》记载,且未国有「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若羌国「户四百五十,口一千七百五十,不田作,仰鄯善且未谷」”而车尔臣河南岸的小宛国就更小得可怜,只有「户一百五十」。
  且未古城的遗址,位于且未县城东南一带的荒漠中,今天还可以看到残断的城垣兀立。据说,唐代的玄奘从印度取经回中国,曾在这儿停留过。但唐僧栖身於此处时,这城也已成了荒城。
  从且未到民丰的300公里路途,由于昆仑山淌下的河水比较密集,便形成了接连不断的沙漠绿洲。公路两旁是成片的胡杨林和随风摇动的芦苇,在林中的草地上,维吾雨族人悠闲地放牧著羊儿。在满目黄沙的旅途中,真难得这段翠绿的「长廊」!

  精绝国的尼雅城藏匿在大漠中

  一般到民丰的游客,都会选两个重要的去处,一处是南疆穆斯林每年都大朝拜的尼雅「麻扎」;一处是尼雅古城遗址棗西汉时精绝国的都城。
  朝拜「麻扎」定於每一年的8月份。在这一段日子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南疆和北疆的穆斯林男女信徒,顺著尼雅河谷地,虔诚地朝著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深处走去,有如朝拜圣地麦加一般的庄重。因为,在那里掩埋著在中世纪「伊斯兰圣战」中牺牲的穆罕默德第五代孙--结比沙达克的遗骨。
  从尼雅「麻扎」再向北深入沙漠10多公里,便有一座颇有名气的尼雅古城遗址。当代许多学者都认为,这城便是《汉书》中记载的精绝国的都城。
  在古城遗址中,有许多庙宇、民宅、花园、桥梁的废墟;还曾出土过一”两千年以前的木牍、织物。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一座夫妻合葬的汉墓中,发现了各种色彩依然鲜艳的古代丝绸。这些无声的古物,向人们表明新疆丝绸南路昔曰的繁荣。
  从民丰再向西,在于田县南部的沙漠中,有戎卢国遗址;在策勒县南部,有渠勒国遗址;在东北部,有扦弥国遗址……。可见,当初开辟丝绸南路,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沟通中原与西域诸国之间的联系。

  和田「艾的丽斯」是汉公主传蚕种造就

  于田县城的北边,是浩瀚的大沙漠,南边是莽莽的昆仑山;而克里雅河和昆仑引水渠网东西环绕于田,形成了一大片沙漠绿洲。漫游于田,特别让外地客人惊奇的,是当地维吾尔族妇女头顶的「泰勒拜克」,这是一种用黑色布料缝制的好像小茶杯大小的喇叭形小帽,不论她们身体如何摆动弯曲,那小小的帽儿总是不会脱落;真怀疑她们有甚麽绝招!其实答案很简单:帽子是缝在头巾上的。
  初到于田的人都认为这里便是古于阗国的所在地。其实不然,那汉唐以来闻名的于阗国遗址,是远在200多公里之外的和田!在和田县城西南的玉龙喀什河西岸,有一座叫「买力克阿瓦提」的古城遗址,据专家考证,这就是汉代干阗国城府。
  一般人可能都知道,和田有天下闻名的「和田玉」,有精美的「和田地毡」。但对于和田的另一绝活,了解的人就少些了。其实凡去南疆的人,都会被维族姑娘身穿的艳丽飘逸的彩条裙所吸引--那便是丝绸古道的特产「艾的丽斯」绸。
  据说,远在东汉时期,中原的蚕桑技术便已传到高昌、于阗、焉耆等国,接著便有了西域风格的丝织物。而于阗最初的蚕种,传说还是一位汉公主从家乡带来的呢!在和田出土的唐代版画中,便绘有这位汉公主同维族妇女一起植桑、养蚕、纺织的情景。

  帕米尔高原孤立「石头城」

  离开丰饶美丽的和田继续西行,又经过了「皮山」(今皮山县)、「西夜」(在今皮山县西南)、「蒲犁」(今叶城县东)、「莎车」(今莎车县)等西域古国故地。据史书记载,在莎车一带,丝绸南路便分成两条走向:一是北上到达「疏勒国」,即今天的喀什市,与丝绸中路汇合,再折返向西南,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经过「石头城」,进入「大月氏」、「安息」(波斯);一是从「莎车国」,直接向西,沿叶尔羌河谷攀上「葱岭」,也经过「石头城」,再向南,进入「安息」,还可以到「大秦」(罗马帝国)。
  那座「石头城」,看来确是中、南丝路都必经之处。据说,古城在南北朝时就已经存在了。虽然已经有了1,400多岁的「高寿」,但「石头城」的城门、角楼、城喋、女墙都依然大体完整,有形有款。今天的人可能难以理喻,在人烟罕至、海拔又高於4,000米的荒原雪域,为何要建造这麽一座高大的孤城?看来只有一种解释比较合理--为踏上高寒险途的商旅和使团,提供一个消除疲劳、惊恐和饥寒的「安乐堡」。

  「葱岭」坦道盘旋日行八百里

  如今从喀什到红其拉甫口岸,已经开辟了平坦宽敞的国际公路。清晨,从海拔1,200多米的喀什出发,日行400多公里,傍晚,便可以翻过覆盖著皑皑冰雪、海拔在4,800米以上的红其拉甫达板。
  而在汉唐时期,商人、僧侣和使者,要攀登这段「葱岭」的险途,起码得10天以上。而且随时都可能遭遇雪崩、风砂和极度缺氧带来的死亡危机。但今天乘坐汽车上「葱岭」,一路上可以轻松地欣赏那如明镜一般的高原湖泊,饱览那冰川披挂的「公格雨」和「慕士塔格」雪山,还有那牛羊成群的草原。
  在这段地球的「脊梁」上,生活著耐得高寒的塔吉克族人。虽然他们总共才26,000多成员,但却有很鲜明的个性。看五官,多是深目高鼻瘦长脸。妇女一见面,便忙不迭地拥抱亲吻。塔吉克人自称是「鹰的传人」,因乌能在这「葱岭」上自由自在地生存的,也只有鹰和塔吉克人。
  翻过红其拉甫达扳,再行20多公里,便来到了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四野尽是光秃秃的寒山恶岭,不见树木,只有一层育黄的瘦草匍伏在地面,一座高大的界碑耸立在海拔3,900米的国境上,界碑的西侧,站立著巴基斯坦的军人。
  辆辆运货的卡车、载客的国际大巴士,轰隆隆地从边界上通过,或向东,或向西,川流不息地各奔前程。
  而在千百年前,中国的玄奘、意大利的马可,孛罗,也都曾从这条国际的通道走过。只不过,那时没有明显的路,没有丝毫的国界标记。有的只是刺入骨髓的风雪、紧追不舍的恶狼和飞旋在脚下深渊中的黑鹰……。


--------------------------------------------------------------------------------

  丝绸之路在新疆的北道,也称新北道,它是从伊吾(今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到七角井,北穿天山到本垒;或自伊吾翻越松树塘大地到蒲类海(今巴里坤草原),沿天山北麓西行到木垒、吉木萨尔、乌鲁木齐地区、伊犁,然后出境。这条路线,西汉时期已经存在,隋唐以后其地位更加重要。
  自巴里坤草原沿著天山西行,一直到木垒,地势开阔,草场一片片,沿途的烽燧、城堡相连相续,清楚地显示古代道路的走向。而在木垒县境东城乡出土的数量不少的青铜饰牌、野猪与马互斗、野猪成列的图案,显示了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风格。
  由於这条北道依傍著天山,有丰美的水草,景色秀丽,而且多神奇景观,又新修了贯通东西的公路,交通方便,所以己成为人们游新疆常去之地。

  从哈密北行,驶过一些空旷的戈壁滩,有个差不多半人高的石人雕像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周围是一堆乱石。原来,这里原本是古丝路上一个重要驿站所在地,只不过随著岁月的流逝,已经成了遗址了。

  巴里坤草原一望无际曾是古战场

  天山南口离哈密31公里,进口处有烽火台与巨石滩。山脊中的羊群背风伫立,既不叫也不吃草。登到约海拔3,400米的最高点,车子急转弯而下,沿途两旁郁郁葱葱,原来,巴里坤县境内有56,000多公顷的原始森林,全是挺拔的云杉和落叶松。
  天山北口叫口门子,有旅店、饭馆和茶水站。再往前走,便是茫茫的巴里坤大草原了。这里是新疆拥有骆驼最多的地方,而巴里坤马也是新疆的三大名马之一。这宽阔平坦的草场,可以摆得上千军万马驰骋纵横,怪不得成为赫赫有名的古战场了!
  沿著天山向西行,不久便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县城只有一条东西大道,有商店、旅舍、邮局、剧场等等。9万人口当中,有2万是哈萨克族。
  县城西面10多公里处,就是巴里坤湖了,它长约10公里,宽约3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这是一口咸水湖,不产鱼虾,但产食盐。
  巳里坤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蒲类海,湖边曾建有蒲类国,汉代时它曾受制於匈奴。据史书记载,汉朝将士至少曾经6次追击匈奴至蒲类海。这也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木垒有一条野草茂盛的「骆驼商路」

  从巴里坤县西行到木垒县,路过一个重要的「守捉」--独山守捉。进入木垒县境後24公里处,有一石的挡住,公路不得不绕行,叫「大石头」。唐朝的独山守捉,就设在这里。这个「守捉」扼两条东来要道的交叉点,一条来自巴里坤,另一条来自哈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木垒因木垒河而得名,它於1930年建县,1954年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现有人口74,000多人。
  据说,木垒是蒲类的转音,唐代属蒲类县。出城北行,进入戈壁,有一条比较明显的古路痕迹,野草茂盛,小草发出奇异香味,这就是骆驼商路了。原来,骆驼队多年行走的结果,踏出了一条浅沟,下面积水,所以野草丛生。
  据说,骆驼商路可以追溯到清代,那时,奇台县是新疆北部的商业中心,从奇台经木垒、巴里坤到蒙古草原和沙漠,有一条以骆驼为运输工具的商路。这条後期的「骆驼商路」,很像是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和演变。

  吉木萨尔意为「金满城」是西域三大「丝都」之一

  从木垒西走,便是吉木萨尔县。「吉木」与「金满」谐音,「萨尔」是维吾尔语「城堡」之意,所以「吉木萨尔」即为「金满城」。早在东汉时,这里便驻军屯田,唐朝的庭州便是在汉朝的金满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在庭州设了管辖天山之北领土的北庭都护府。它成了古代西域两大首府之一,也是西域三大「丝都」之一。
  北庭都护府的旧址,在县城北11公里处,1,000多年後的今天,遗址上散布著断垣残壁,据说是毁於明代的战乱中。登上城西北角一处残墙眺望,故城是长方形模样;进入城内,昔日的官署、街市依稀可辨,残砖、碎瓦和各种各样的陶片,遍地都是。还有几个显眼的大坑,原来是好多年前盗挖者的劣迹。而在70年代初,文物部门在城内发现出土的唐代铜质官印、「蒲类州印」、铜狮、葡萄纹铜镜等许多珍贵文物。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标志著唐朝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大业,丝绸之路一度冷落下来的东西方贸易才得以恢复,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程度。这是唐朝排除西突厥的干扰破坏後所取得的成果。
  如果说,吉木萨尔是古代的新疆首府的话,那麽,作为今天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已经成为丝路北道的必经之地,留下了与丝路有关的许多文物古迹,最著名的有乌拉泊古城、阿拉沟遗址、巩宁城遗址,从这些地方出土的大量文物,包括各种陶瓷、玉器、铜器、丝绸残片等,如今都保存在这里的新疆博物馆里。

  伊宁附近的「吐鲁番墟子」据说是唐朝丝绸重镇弓月城

  石河子市以军垦的成就闻名,三十几年前,这里仅有三户人家,傍著一股小泉生活,周围是漫无边际的芦苇滩。如今,苇湖消失了,500多万亩良田开出来了,新城市也出现了。
  石河子是一座白杨城,这里的白杨是一种巨型的树种,与内地不同。
  离开石河子这片绿洲,在戈壁沙漠中穿行约100公里,又见另一片绿洲,这是另一个农垦基地--奎屯。再前行150公里,便是精河县,精河所产的西瓜以硕大闻名,最大的重达45公斤,号称「瓜王」。
  过了高山湖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又是另一番景色,有如塞外江南。而伊犁河谷的中心是伊宁,有花园城市之称。漫步宁静的街道上,可以见到家家户户都有个果木繁茂的园子。
  离伊宁市25公里之处,有个维吾尔族村子「吐鲁番墟子」,据说这村的村民是从吐鲁番迁来的,因而得名。村子旁有一座故城遗址,有人认为它就是唐朝的弓月城。
  唐朝弓月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它东通北庭都护府所在地庭州(吉木萨尔),西通碎叶镇(今哈萨克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南面还通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今库车),又位于富饶的伊犁河谷中心,自然成为古代丝绸贸易的中心。据悉,弓月城在唐朝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转运站,商人可以在这里一次提取275匹的丝绸,足见城内丝绸贮存量之大。而从弓月城到龟兹,也就是从伊犁河谷到塔里木河畔的库车,有一条翻越天山的丝绸之路支线,这条路在汉朝就已通行,到唐朝也畅通无阻。

  惠远在清代是全新疆的军事中心

  从伊宁市向西行38公里,古城惠远就坐落在伊犁河畔,在清朝,它不仅是伊犁的政治中心,还是全新疆的军事中心,统管全新疆军事的伊犁将军府,便设在惠远。
  现存的惠远城是1833年重建的,而老惠远城就在现在的惠远城4公里处。根据记载,当年惠远城内「商铺林立,百货云屯,市肆极称繁荣」。特别是当年的伊犁将军府,庭院幽深,好像是一座江南名园。只是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如今已变得面目全非,但是那规模却仍依稀可以认得出来。
  从惠远西去出境,便是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了。

 
k'>维# ?摇x
榒 r><font color=#000000 >【新疆经典】</font><a href='http://www.xjbs.com.cn/cgi-bin/GInfo.dll?Disp4Mod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