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地讲,任何一个产业,如果不与时俱进,不转变观念,都会面临‘危在旦夕’这样的局面。但是中国的服装行业从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三十几年的发展,行业的整体素质,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生产厂家的技术含量,可以说都是世界一流的。”对于上面的说法,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山却不以为然。
正如其所言,虽然现在很多东南亚国家具有相对成本优势,但是还要看到,我们的长处是什么?他们能做的是什么,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很多所谓的低成本国家,产业工人的文化程度很低,甚至都不识字,而企业中的工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有过与东南亚国家企业合作经历的业内人士大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一些稍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他们根本无法胜任。而且,很多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有些地方甚至连基本的供电都会成问题。更何况,三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让中国的服装业具有了别人没有的产业链优势、研发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此外,国内外知名的服装品牌,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品质,对于这些相对高端的品牌而言,与品质相比,成本是次要的,中国是他们的不二选择,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这样的。据卢山介绍,此前曾有一个著名的奢侈品箱包品牌,在菲律宾设了一个工厂,但是至今这个工厂还没有一个包生产出来。试想一下,这样的实力怎会有足够的能力让中国的服装业“危在旦夕”?
不妨来看看中国服装协会公布的一组数据:中国服装出口从2008年的1197.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601.55亿美元,累计增长33.7%,出口金额占全球服装出口金额的比重从2008年的33.1%提高到2011年的37.15%;出口单价从2008年的3.32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49美元,累计增长35.24%。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出口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升,同时也说明,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优势地位得以巩固和加强。
其实,之所以有声音说中国的服装业危在旦夕,是因为没有看清如今中国服装业的优势是什么,也没有在一个发展的角度上去思考中国服装业的未来。那种简单的接单生产的模式,已经不能支撑中国服装业如今的发展,转型势在必行。而如果我们还依然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低层次的搬运工和加工厂的话,也许“危在旦夕”说的一点也不过分。
也许在国内,人们对于华为、中兴这样的国产手机品牌不以为然,都去追捧三星、苹果,但是在国外很多地方,这些人们看不上的品牌,其市场占有率却已经在逐年增加。由此引申到服装业,谁敢保证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本土品牌不能堂而皇之地占据欧美市场?
“你知道吗?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在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又有多少年轻人在米兰工业设计学院学习?我想在将来,他们都是中国服装业发展的顶梁柱。中国服装业的强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卢山看得很远。
转自:http://www.r355.com/news/chaoliu-8272.html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依人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