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很多农户已不再按常规仅施用化肥,而是把生物有机肥与配方肥合理施用,实现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增产增收的“双赢”。
9月22日,记者在位于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市项目(惠森生物)示范点见到了种大棚的刘显杰。
去年6月,在库尔勒市英下乡已种了9年大棚的刘显杰经熟人介绍来这儿种大棚。和他以往种大棚不同的是:棚里所有用肥都必须使用惠森“坤奇尔”复合生物菌肥。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生产绿色有机产品对肥料种类有严格的要求和选择,使用自己生产的生物系列肥产品能保证从育苗、出苗、生长全过程达到绿色有机产品的要求。” 新疆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韩友庆说。
刘显杰介绍说,“别看咱的黄瓜小,而且每公斤价格在10—40元(按时令季节不同,价格有所不同),但宾馆、酒店争着要货,按8个月的采摘期,产量超过4000公斤,今年纯利润松松超过4万元。”而在此之前,刘显杰管理一个同样大的棚,种完一茬忙下茬,年利也不过两三万元。
2006年,在库尔勒普惠农场六分场种棉花的谢法律在看央视农业频道时,了解到有一种生物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就小范围地使用了一些,效果不错。
谢法律告诉记者,按生物有机肥配方套餐施肥,每亩地可节约成本50-80元,亩产量比往年高50公斤,按8元/公斤的收购价计算,亩增收在400元左右。
去年,谢法律的200亩棉花在施肥时,把尿素全部换成生物水溶性肥,加上气候、浇地用水都很给力,亩产达到500公斤左右,收入80多万元,去掉采摘、农资、用水这些费用,净利润达到30多万元。
正在地里做科研回访的新疆农科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石玉瑚表示,施用微生物肥可减少20%-60%的化肥使用量,还可使土壤板结、污染等减量化、无害化,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
转自:http://xj.ts.cn/2013-09/26/content_8747040.htm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紫叶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