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帽子  祝永亮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基层就业=勇气+智慧勇气+智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27  来源:亚心网  浏览次数:106
核心提示:新疆基层农牧区干部和教师的宿舍,在很多地方已经达到了宾馆标间的标准;赴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在单位食堂吃饭,有一定的伙食补贴;基层乡村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健身器材,很多地方的柏油路达到了“村村通”……
          金秋时节,基层最美,基层最忙。问收成、赏胡杨、看转场、闻果香,不到基层去接接地气,便品味不出原味的新疆。

    其实,无论哪一季、哪一天,基层的气息都是温热的、色彩都是缤纷的。因为,基层汇聚着从事农牧业和工业生产的人,交错着供人生产生活的设施和房屋,点缀着与人相伴的田园和畜群,陈列着满足人们需求的各类民生工程。

    在基层,必须要有一个群体来为群众服务,我们可以为这个群体设置多个称谓,但这个群体一定要具备某项专业技术或管理能力,而且越往基层越需要这样的人。受过各类形式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前沿群体的大学毕业生,无疑是群众公认的理想的服务者。

    社会发展的速度与群众的创造力成正比,群众的创造力和幸福指数又与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成正比。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活力和希望在基层,政策的终端在基层,发展的根本在基层,基层需要一批批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补充新鲜血液,提升服务水平。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地域广袤,自然条件恶劣,在吸纳和挽留人才方面,基层显得相对无力。在人们对丰富的物质趋之若鹜的当下,不少大学生难以鼓足勇气,去直面赴遥远的基层就业的现实。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区域,不可能缺失基层。而任何一个基层的县市和乡镇,在“群众事、无小事”的当下,服务的触角必须努力延伸到各个角落,形成一个密实的网络。

    改革开放30余年,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措施完善了30余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包含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的“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一个个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项目,为大学毕业生普遍不愿去的“新西兰”(人们对新疆、西藏、兰州的戏称)的基层,增添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口音。

    对于一些不了解新疆的内地大学生来说,新疆是个神秘神奇之地,来新疆工作无疑是一次漫长的、满足好奇心的探秘之旅,这段旅程可能将伴其终生。十年寒窗,就业绝不是由个人可以随意决定的。何况独生子女大学生越来越多,从这些角度来评价,自愿来新疆偏远地区就业的大学生,都是有勇气、有胆识的热血青年。

    就业观念与就业政策、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曾几何时,新疆“孔雀东南飞”现象十分严重,本地大学生纷纷到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就业,连一些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也辞职到南方就业。即便是在“十一五”期间,新疆的大学生就业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有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三地大学生就业人数占全区就业人数的60%以上,其中乌鲁木齐最为集中,占全区就业人数50%以上,而南疆四地州还不到15%。

    在经济发展滞后、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基层难招人和大学生难就业是一对令政府头疼的矛盾。在这个矛盾中,不仅需要大学生增添赴偏远地区就业的勇气,也需要各地政府和基层用人单位鼓起提高人才待遇的勇气。3

    大学生走到就业的十字路口时,如果徘徊观望,这山看着那山高,就会一直徘徊不前。天上永远不会掉下馅饼,通往就业的成功之路只能建立在勇于实践之上,各种尝试必不可少。尝试需要勇气,当大学生们向偏远艰苦的基层迈出第一步时,收获的不一定是苦酒一杯,相反,可能是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东西。计划经济年代流传下来的一些新疆知青的故事,苦涩得让人不忍品读。比如,有的知青在“闹海风”中被刮跑了二三十公里,有的知青因生炉子取暖煤气中毒,有的知青在下土的地窝子里吃病号饭,有的知青受到过狼的袭击。如今,政府在宣传就业政策时,号召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艰苦锻炼,这是对大学生的激励,其实,基层远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艰苦。

    新疆基层农牧区干部和教师的宿舍,在很多地方已经达到了宾馆标间的标准;赴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在单位食堂吃饭,有一定的伙食补贴;基层乡村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健身器材,很多地方的柏油路达到了“村村通”……

    其实,去不去基层,有时候不是艰苦不艰苦的问题,而是关乎面子的问题。传统的就业观是面子上的就业观,不顾自身实际,不分就业形势,盲目地追求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只会丢弃所学专业,贻误青春时光。也许,从字面上理解,基层是小地方,而自己的学业、见识已经很大,在好胜心以及小小虚荣心的作用下,到基层就业会感觉没面子。

    实际上,就业是自己走自己的路,不是给别人看的。生活的路上,观众其实没有那么多。4

    就业的风向标并非一成不变,当一些在同学眼里不那么突出、不那么优秀的大学生,在基层就业后干得如鱼得水并很快脱颖而出时,会引起周围人对就业的重新理解。有的大学生甚至认为,考大学和就业,都与运气有关,某某选择时没考虑那么多,可选择后突然遇到了好机遇,命运轨道很快与自己拉开了。如果这样理解,机遇也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一个从不考虑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不会有在基层成长的快乐。

    基层的天地越变越新、越变越美,新疆的大地上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资源大开发、外向型经济发展、打造产业集群、第三产业突飞猛进……新疆在跨越式发展道路上的每一项成就,不仅仅显现在首府城市,地州县市在某些方面显现得更为鲜明。每个地方、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有供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

    与此同时,一批批在基层有所成就的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特岗教师、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技术干部,在就业的舞台上传递着“正能量”,印证着“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精彩事业”的奇迹。

    当基层的就业空间越来越广阔时,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是否甘心在这个地方长期待下去,是否热爱选择的岗位,亲人是否支持,凭自身能力和自我努力能在这个行业达到什么程度,理性的研判和明晰的目标,能让自己少走弯路,也让用人单位提高了效率。

    总之,对大学生来说,就业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基层单位和企业来说,吸纳人才是增进工作效率和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法宝;对于社会来说,就业是双向选择的活动。当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重大改变时,基层的用人单位和企业也要尽量提高待遇,设法留住远道而来的新生力量。

转自:http://news.ts.cn/content/2013-09/27/content_8750387.ht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