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紧逼各地出台“限煤令”,煤炭减少留下的能源缺口将由天然气弥补。但是,能否保证天然气的充足供应成为社会担忧的问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记者,“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上马煤制气项目,问题很大”。
煤制气受关注
为有效解决北京大气污染问题,国家能源局细化了《北京大气污染防治能源保障方案》的工作重点,从4个方面落实相关任务及重大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天然气供应。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加天然气供应量不是北京市单独的行为,是全国的整体要求。“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上,(天然气)替代煤炭确实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但是,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达750亿立方米。
为弥补天然气供需缺口问题,很多企业开始在煤制气项目上“做文章”。韩晓平说:“煤制天然气项目现在全国各个地方都在上马。”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今年已经有20多个煤制气项目获得批准。根据测算,在未来三年,煤制气投资的规模将超过2400亿元。
对于煤制气受 “青睐”的原因,周大地认为,一方面是我国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煤炭企业向外找出路,另一方面是我国天然气市场处于大发展时期,导致很多企业认为可以把过剩的煤炭转移到天然气上。
据了解,2012年我国煤炭社会库存首次突破了3亿吨,达到3.44亿吨,2013年,这一形势还将继续甚至更加严重。
开发规模存疑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能源局网站上获悉,今年1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共通过和核准了25个能源项目,其中有13个涉及煤矿项目,超过半数。有业内专家认为,如此密集审批煤矿项目,可能和国家支持煤制气项目发展有关。
2012年7月,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曾公开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共收到全国各地上报的104个煤化工项目,如果申请项目全部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投资规模将高达2万亿元。但是,如此大规模地发展煤化工,尤其是一些煤制气项目,是否合理,依旧存在较大质疑。
周大地认为,煤制天然气,特别是今后天然气需要用来发电,整个系统的效率将非常低下,从能源系统上来讲这个做法未见得合理。
同时,对于社会广泛提出的我国缺少天然气资源的说法,也存在分歧。韩晓平认为,我国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问题只是在于开采利用不够。
实际上早在2008年国家科技部举办的2008年中国油气论坛天然气专题研讨会上,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就指出,我国的天然气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最新的油气资源评价表明,全国天然气资源量为47万亿立方米,可探明的资源量为22万亿立方米(按可探明率46.8%计)。
由于受价格和即将实行的碳税影响,煤制气的市场竞争力远弱于直接开采的天然气,韩晓平担忧,一旦未来大量开采天然气资源后,这些大量上马的煤制气项目将会失去市场。
转自:http://xjny.ts.cn/content/2013-09/26/content_8743493.htm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风铃网络采集